曾经的神童张炘炀,16岁就拿到了博士的学位,但现在他没有固定工作,靠家里人供养。然而,他的生活态度却比很多人要清醒得多。
急匆匆来帮忙也不是白帮忙,安静下来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五岁就开始上小学了,十岁就去读大学,十三岁读研究生,十六岁读博士。
这究竟是怎样的天才,实力又达到了多么惊人的地步呢?
他原以为到了这个年纪会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没想到现在28岁了,反而成了没工作的啃老族。
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怎么会让一个天才遭遇这样的结局呢?
听了他的经历后,才发现他活得比很多人都通透!
【天才少年的成长】
在1995年的7月8日,一个名叫张炘炀的小朋友在辽宁盘锦来到了这个世界。
他爸爸张会祥给他取名叫“炘炀”,寓意着高温和热情,希望他将来充满活力和热情。
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名字竟然如此贴切地预示了小炘炀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张炘炀从小就非常好奇,跟着大人出门总是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不停地提问。
在他一岁半的时候,就已经能爬到爸妈的书桌旁,专心致志地翻阅书本,仿佛书里的字句对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爸爸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有意地教小炘炀识字。
没想到,小炘炀的记忆力真好,他爸爸买的看图识字本,听一遍就能记牢。
才过了半年,他就已经能背诵一百多首唐诗了,这真是个惊人的语言天才!
在他两岁半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有计划地教他识字了,没想到短短三个月,他就认识了一千多个字,已经能读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了。
2000年秋天,刚刚五岁的张炘炀就被爸爸送进了小学。
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像跳级一样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用了一个月,二年级也是一样,三年级用了四个月,然后跳过了四年级,直接上了五年级,最后两个月就读完了。
这速度简直让人惊讶,也再次证明了张炘炀非凡的智力。
进入初中,张炘炀的学习进步依然非常迅速。
在初中平稳度过了两年后,到了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课堂上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了。
老张决定把孩子领回家,亲自教导孩子学习。
让人惊讶的是,张炘炀学了半年后,竟然直接去了盘山县高中的高三班。
每次他跳级都觉得挺简单,但这绝对是他和他爸爸共同努力的结果。
2005年6月8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一次高考,但对于张炘炀来说,这一天意义非凡。
一个只有 10 岁,身高刚到 1.43 米的小朋友,竟然坐在了高考的考场里,和一群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们一起考试。
他可不会因为年龄大就感到害怕,反而自信满满地答题。
张炘炀竟然比别人早二十分钟就从考场出来了。
当他看到成绩时,考了505分,比辽宁的二本分数线高出50分。
这样的成绩对于任何考生来说都值得骄傲,更何况是一个只有10岁的小孩。
他终于考上了天津建筑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
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曾经是一名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
为了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学习,他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
张会祥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我让他晚上九点半准时睡觉,确保他有足够的休息。我也不随便给他报各种补习班,而是根据他的兴趣爱好来引导他学习。”
这种轻松自由的教育方式,让张炘炀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
进入大学以后,他依旧保持着那种轻松的学习态度。
在面对陌生人时,他能展现出比实际年龄更成熟的模样;但和熟人在一起时,他又会显露出孩子般的纯真。
张炘炀在大学里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学会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由于个子不高,他在军训课上显得有些吃力。
那件发给他的军装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宽大,跑步时也跟不上队伍的节奏,很多训练项目他都做不好。
这些小波折完全没减少他对大学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当张炘炀开始研究生课程时,他爸爸张会祥明智地选择让他放慢学习的步伐。
学校不支持跳级,而且只有稳扎稳打地学习,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张炘炀在研究生的前三个学期成绩不算好,基本上排在后面,但他没有因此灰心。
写论文的时候,张炘炀渐渐追上来了。对他来说,这可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他得辛苦好几天。
有时候他真想直接放弃,但正是这样的磨砺让他变了,也锻炼了他的意志。
从前他很急躁,但现在他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2011年7月初,张炘炀以平静的心态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为博士生。
爸爸告诉他,成长的路上要保持谦虚,不要忘记初心。
9月1日,张炘炀在父亲的陪同下到北航报到。远远望去,他显得文雅斯文,走近一看,却还带着几分稚气。他身高一米七八,和父亲并肩走着,在新生中并不显眼。
这次不一样,没有媒体跟着了。
北航对张炘炀照顾得很周到,给他安排了一个三人间的博士宿舍。
尽管有人好心邀请,但他还是选择了留在自己提前租下的海淀区的房子里,让父亲来照顾自己。
从这来看,张炘炀的路途还算顺利,有父母的支持,他自己也很有能力,按理说应该能有个不错的未来。
到最后竟然变成了依赖父母的情况,但再仔细看看,就能发现他的生活早已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麻烦。
【表面光彩照人,内里却伤痕累累】
看看张炘炀的学习旅程,每一步似乎都比别人更快更远。
实际上,在这背后隐藏着许多情感上的困扰和无奈,尤其是与父亲之间的那些“坎”,对他内心的冲击非常大。
这些意外往往与反思紧密相连。
假如张炘炀的爸爸能多反省一下自己,或许就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避开一些关键时候的不当行为。
这些“陷阱”对张炘炀的学习和人生路影响挺大的。
第一次遇到挫折是在初中时。张炘炀的成绩已经掉到最后几名了,但他爸爸还是坚持让他跳级读高中,并且准备参加高考。
第二个问题和高考成绩有关,张炘炀的成绩只能上二本院校,老师建议他复读一年,提高成绩。但这个建议被他父亲直接否决了。
第三个问题是张炘炀读本科时,他爸爸不同意老师说的四年学制,坚持要张炘炀三年毕业,结果错失了去德国读研究生的好机会。
第四个坑是和考博时有关的。为了激励张炘炀,他父亲租了一套北京的房子,还骗他说是买下来的。
张炘炀的学习之路,就像是不断为了提前毕业而冲刺的比赛。
从初中开始,他的学习成绩就逐渐下滑,到了高中情况变得更糟,跟同龄人相比越来越落后了。
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跳级。
老师建议他再读一年,希望能考上一所985大学,但他父母不同意。
他们给张炘炀报了天津的一所二本职业技术师范学校。
10岁的张炘炀上了大学,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按常理说,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在大学里担任学生会的职位,锻炼口才,参加综艺节目,保持自己的知名度。
但是张炘炀并没有选择这条路。他的爸妈为他制定了一个特别的培养计划:继续读研究生、博士生,争取获得最小的硕士和博士头衔。
考研时,老师为他争取到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不过,那时他年纪还小,再等一年就能满足对方的录取要求了。
然而,为了获得“最小硕士”的称号,他的父母还是决定不接受这个机会,让他继续在国内读研究生。
这位博士生没能拿到“最小博士”的称号,因为他花了八年时间才发表出 SCI 论文,比预期的时间长了很多。
当他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候,已经24岁了。
这段时间,张炘炀因为要求父母在北京买房子的事情上了热搜。
那时候他有能力买,而且那200万对他们家来说也负担得起。
没想到他爸妈居然租了个房子来瞒他,等他毕业时,那房子已经涨到上千万了,他们家根本买不起。
拿到博士学位对很多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但对于张炘炀而言,这似乎只是另一段复杂旅程的起点。
他发现曾经深深喜爱的数学,已经不再能给他以前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了。
长时间跳级让他感到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仿佛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迷失了方向。
媒体的聚光灯再次照在他的身上,那个曾经的神童,现在竟然变得如此落魄。
面对镜头,他的眼神充满了深深的迷茫和无助。
他倾诉着自己内心的想法,仿佛那些被父母一次次打断的成长之路,失去的自己做主决定的权利,还有那些硬生生加在他身上的期望和压力……
他感到一切都让他喘不过气,十分压抑。
他内心充满了对父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他对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心存感激,但同时也怨恨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他,让他失去了自我。
长时间被控制的感觉让张炘炀在最后有了自主决策权时,却发现自己连做决定的勇气都没有了。
他就这样放弃了努力,整天想着靠父母养活一辈子。
【颓废的生活】
过去的张炘炀可是个耀眼的神童,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特别吸引人注意,每次跳级都被视为教育界的一个奇迹。
在博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路径竟然有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在宁夏师范学院任教时,他是位外聘教师,每月收入过万,这样的生活让很多人羡慕,既稳定又有声望。
对于张炘炀来说,这样的平稳生活似乎无法满足他内心的渴望。
于是,当他存够五万元后,毅然踏上了一条全新的生活之路。
他来到了繁华的上海,在这座充满机会与挑战的大都市里,租下了一间位于城郊的房子。
他靠接各种项目来生活,工作不固定,收入也不稳定。
每次项目完成后,他都能赚个五万元左右,但这笔钱却远远不够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
虽然父母每三个月会给张炘炀寄一万块钱作为生活费,但他的银行卡里的钱总是不够用。
他笑着调侃道,父母还没为他准备一套价值上千万的北京房子呢。这调侃背后,其实流露出他在生活中的无奈和对父母期望所背负的沉重压力。
虽然很多人想象中的张炘炀生活很奢华,但实际上他的生活非常简朴。
他身材偏瘦,平时很少叫外卖,也不怎么喝饮料。
他常常拿着一瓶普通的矿泉水出门,每天的三餐都在附近的快餐店解决。
他在餐桌上偏爱素菜,一顿饭一般不超过十块钱。
他不太爱出门旅游,甚至连热闹的市区也很少去。大多数时候,他都待在图书馆里,在书本的海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经历了十年的波折,张炘炀似乎对世间的纷争和名利不再那么在意了。
他选择了“躺平”和“啃老”,过着很多人都不明白的生活。
这事儿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大家开始思考“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到底有什么坏处,还有父母对孩子成长期望过高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张炘炀现在的状况是由于他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他们只关注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和获得名利,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成长规律。
这种急于求成的教育方式,不仅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还可能让他们成年后感到困惑和陷入困境。
张炘炀现在的决定仿佛在悄无声息地反抗和反击那种教育方式。
【最后再提醒一下】
张炘炀还在努力弥补他人生中的不足,正如他自己所说,有些事情他还没完全理清楚。
爹娘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教导者,要想做好这个角色,反思是必不可少的。谁都不可能没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