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白宫上演戏剧性一幕: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在特朗普见证下握手言和,结束35年冲突。
两国领导人当场宣布联合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但掌声背后藏着改变欧亚棋局的关键筹码——一条被命名为“特朗普国际和平繁荣之路”的42公里走廊。
这条紧贴伊朗边境的通道,将阿塞拜疆本土与其飞地纳希切万连通,美国资本获得99年独家运营权并拿走40%收益,而东道主亚美尼亚仅得30%。
白宫草坪上的握手像一场精心导演的“和平秀”,特朗普高举“终结35年战争”的招牌,宣称自己“厥功至伟”。
可亚美尼亚民众愤怒涂鸦“出卖国土”,伊朗街头爆发反美游行,德黑兰广场回荡着最高领袖顾问韦拉亚提的怒吼:“南高加索只埋葬侵略者! ”。
这条42公里走廊像一把匕首插进欧亚心脏:它切开亚美尼亚南部的休尼克州,贴着伊朗国境线蜿蜒,直通土耳其。
表面上这是条普通运输通道,实际却是美国资本的“战略收割机”。
美国私营公司拿下了99年独家运营权,未来将铺设铁路、油气管线和光纤网络,还要设立军事观察站。
收益分配更赤裸——美国公司抽成40%,亚美尼亚政府仅得30%,其余分给合作方,引发亚国内抗议:“我们竟把主权租给美国人99年? ”。
伊朗的暴怒绝非偶然。
这条走廊直接切断了伊朗与亚美尼亚的陆地连接,封死其北上高加索的唯一通道,瘫痪了两国“以气换电”能源命脉。
韦拉亚提痛斥:“阿塞拜疆借道伊朗领土成本更低,美国偏要插刀亚美尼亚,分明是想把北约推到伊朗门口! ”。
更危险的是,伊朗境内2500万阿塞拜疆族可能被煽动分裂,德黑兰已紧急在西北边境部署重兵。
俄罗斯的“后院失火”来得猝不及防。
2020年纳卡冲突时,俄军拒绝出兵支援亚美尼亚,埋下信任裂痕。
2025年7月,亚美尼亚单方面废除《俄亚友好条约》,强令俄军48小时内撤离。
阿塞拜疆更因2024年俄军误击客机事件(38人死亡)与俄反目,关闭俄文化中心,俄方则抓捕阿塞拜疆裔人员致2人死亡。
美国趁机撕开南高加索缺口。
解散了俄罗斯主导的“明斯克小组”调解机制,代之以美军即将入驻亚美尼亚的军事存在。
俄专家警告:北高加索车臣等地分离主义可能被点燃,连锁危机一触即发。
中国“一带一路”遭遇精准狙击。
中国力推的跨里海运输走廊(TITR)经哈萨克斯坦、里海至阿塞拜疆,再通过格鲁吉亚进入土耳其,本是避开美俄制裁的黄金路线。
但“特朗普桥”路线(土耳其-纳希切万-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与之高度重叠,哈德逊研究所研究员里布瓦直言:“美国要掐住中国中亚命脉!”。
中亚国家可能转向美国通道分流货运,中欧班列运量面临缩水风险。
更现实的是,埃克森美孚已与阿塞拜疆签署能源合作备忘录,中资企业在里海的开发空间被挤压。
和平协议墨迹未干,火药桶引信仍在嘶嘶作响。
阿塞拜疆宪法要求亚美尼亚放弃领土主张,十万纳卡亚族难民流离失所。
俄伊联合海军演习封锁里海航道,韦拉亚提冷嘲:“里海属于五国,美国休想偷运一滴油! ”。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狂喜收割诺贝尔奖提名时,德黑兰的炮口已对准北方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