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签下2米15大个子,背后藏着怎样的“低风险”算盘?

 153    |      2025-08-25 00:49

赵戌宏这个名字,如果你没听过,恭喜你,你还没深入过CBA的“深水区”。

可是,不管你承不承认,山西男篮的这次操作,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疑问句”——他们是不是有点疯了?

一个整年没怎么打球的人,居然拿到了四年C类合同?

起薪50万!

我听了都想喊一句:“这笔投资也太大胆了吧!”

你说他有多大天赋?

嗯,2米15的身高,差不多能拍到月亮了,但问题是,身高能让你上天,也能把你卡在地板上。

赵戌宏的打球风格呢,怎么说呢?

就是在篮下吃个“吃饼”,跳不起来,背身进攻也不行。

中投?

不好意思,他的投篮手感比我跟你聊八卦还要干脆。

你让我怎么形容这位“高大”的内线球员呢?

你如果给他一张篮筐,他能在那守个终点,但让我告诉你,给他球去进攻,像给他一把刀让他去切牛排——结果他连刀都拿不稳。

那为啥山西要给他这份“神秘”合同呢?

没错!

就是背后那张账单。

C类合同,50万的起薪,后两年“你说了算”,球员能挣的钱有限,球队花的钱也不多。

其实,山西队的算盘打得挺精明的——低价买个可能成“炸弹”的人。

你永远不知道,这个“大个子”能不能爆发,能不能像电影中的“黑马”突然跑出来。

但如果他不行呢?

山西的花费不大,最多就是“放弃”了个名字。

讲真,我知道山西想的是“可能会有奇迹发生”。

说不定哪天,赵戌宏吃了颗什么神奇的“篮球药丸”,从此突破自己的极限,变成篮板怪兽,逆天改命。

天知道嘛,CBA的赛场上,多少球员曾被低估,最终翻身农奴把歌唱。

问题是,赵戌宏,28岁了,你再给他时间去磨砺自己,真的还来得及吗?

如果他还没能打上球,或者继续坐板凳,那么山西队会不会在合同期满后把这个“风险投资”收回来?

“提前退货”的可能性也挺大,对吧?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山西的内线球员阵容——葛昭宝、常林、闫鹏飞,都是有着不容小觑实力的角色。

如果你是赵戌宏,站在这些“巨人”旁边,显然不可能是那颗最闪亮的星。

所以,山西男篮签下他,除了试图做一次“赌博”式的投资外,也在想,如果他真能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等到其他球员的状态下滑,赵戌宏是不是能及时爆发,成为球队的“意外收获”?

你看,赵戌宏的未来,不光是山西队赌局的一部分,他自己也是个棋手,早早地就意识到——自己得趁这个机会,赢个未来。

问题是,这个未来能不能“飞翔”?

他有2米15的身高,却没有2米15的技术和比赛经验。

这个合同如果没能在接下来的赛季里体现出价值,山西就真成了“保底”赢家——签了个保安,给了个“保险”。

也许赵戌宏的最大对手,不是山西队的其他内线球员,而是时间——28岁的年纪,离他巅峰的“未来”似乎越来越远。

再不打出来,也许他真就只能在“业余比赛”中找点乐子,打个“吉祥物”,拍拍照。

说到底,赵戌宏的故事就像CBA的一出戏:一方面,山西男篮打算赌一把;另一方面,赵戌宏不急不躁,想要这份合同背后藏着的那个“黄金机会”。

可是,风暴过后,谁会站得稳呢?

我想问的是,你怎么看?

如果你是山西男篮的经理,签个可能“没啥用”的大个子,你会觉得这个“赌注”值得吗?

还是,你会想着,算了,放个白签,免得日后被“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