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宏大版图中,香港交易所(港交所)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8 月 20 日,港交所公布的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数据,瞬间点燃了金融界的讨论热情。数据显示,上半年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为 140.76 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高达 85.19 亿港元 。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更是达到 44.4 亿港元,如此亮眼的成绩,让市场为之惊叹,也促使我们深入探寻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与深远影响。
回顾过往,港交所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时有发生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港交所面临着诸多挑战。此前,港股市场交投活跃度不高,新股发行节奏放缓,这对港交所的业绩增长形成了一定阻碍。然而,从今年第二季度的表现来看,港交所成功实现逆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深入剖析第二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市场交易活跃度的大幅提升无疑是关键因素。在市场利好气氛、投资者对非美元资产兴趣增加,以及国际和中国内地投资者参与度愈发活跃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港股市场第二季度表现极为亮眼。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大幅上升,较以往有了显著增长。期货及期权产品的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也超过 170 万张,同比上升 11%。这使得交易及结算费大幅增加,成为推动港交所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沪深港通为例,二季度北向及南向成交额均创历年同期新高。随着中国内地大量资本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内地投资者离岸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带动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飙升,占现货市场成交量的比重显著提升。这种活跃的交易态势,直接为港交所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新股发行与再融资市场的繁荣,同样为港交所第二季度业绩增色不少。2025 年上半年,香港重回全球新股市场榜首之位,共有 44 家公司新上市,总集资额达 109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 7 倍。其中,宁德时代在香港上市,集资 410 亿元,成为 2021 年 2 月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新股,也是 2023 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此后,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等大型新股的加入,进一步活跃了市场。截至 6 月 30 日,处理中的首次公开招股申请数目增至 207 宗,是 2024 年末的两倍多。同时,后续发行总额也达到 2448 亿元,创下 2021 年以来最高的半年度纪录。大量企业的上市与再融资活动,不仅增加了港交所的上市费用收入,还带动了相关配套业务的发展,为港交所带来了全方位的业绩提升。
除了市场交易和新股发行,港交所积极推进的战略举措也在逐步显现成效。港交所不断丰富旗下产品生态圈,优化上市制度,开拓商品业务新方向。例如,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全资附属公司迅清结算有限公司订立合作协议,探索优化香港交易后证券基础设施的举措,推动香港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生态圈长远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与相关监管机构及交易所同业伙伴紧密合作,丰富互联互通机制下的产品种类,如将北向互换通下利率互换合约的期限延长至 30 年,计划将人民币计价股票纳入港股通等。这些战略举措,增强了港交所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和发行人,为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港交所第二季度的强劲业绩,对香港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格局都有着深远影响。在香港本地,这一成绩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大量的资金流入、企业上市以及活跃的交易,为香港的金融行业注入了强大活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全球视角来看,港交所的出色表现,为其他金融市场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在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创新产品、优化制度、加强合作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市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展望未来,港交所凭借着上半年奠定的坚实基础,有望在后续发展中持续发力。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逐渐回暖、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自身战略的深入推进,港交所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平台、基础设施及产品,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其未来的发展动态,无疑将继续吸引着全球金融界的目光,成为我们持续关注的焦点。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