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晚争取两年提拔,退休待遇每月少了1000多元!

 138    |      2025-09-18 14:46

昨天几位退休老友聚会,老胡的感慨引发全场共鸣:“体制内,有了提拔进步的机会,一定要积极争取,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老胡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二十多年前,他在县里某常委部门任副职(副科级)。当时他听闻一个说法:为了平衡常委关系,县里几个常委部门同期提拔的干部,下次调整时通常会同时考虑。加之老胡生性散淡,不看重名利,不善于经营仕途,便采取了随遇而安的态度。

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老胡任副职两年后,全县干部调整,其他常委部门与他同时期提拔的副职都提拔为了正科级,只有他仍是副科。

老胡虽淡泊名利,但此时也不免有了想法。他找到常委部长谈心。部长解释:“这次其他部门提拔的副职,一是单位有正科职位;二是没职位的都安排到了其他单位。咱们单位既没职位又需要你,你也没提出要去其他单位,所以这次我没推荐你。下次干部调整,我一定第一个推荐你。”

这一等就是两年。再次大规模干部调整时,老胡顺利解决正科,去某县直部门担任了一把手。部长笑问:“怎么样,现在满意了吧?”老胡笑着感谢领导关心。

看似圆满的结局,却暗藏代价。

2015年,县以下机关开始试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那些比老胡早两年提拔的同事,到2019年制度全面推行时,任正科时间均满15年,全部顺利晋升四级调研员。

而老胡因任正科时间不满15年,退休时只是一级主任科员。每月退休金竟比同资历同事少了1000多元。

老胡的经历让大家深有同感。体制内虽然不能跑官要官,但向领导和组织合理反映进步诉求,是正当权利。

对自己应得的待遇,必须努力争取。否则,可能不仅影响职务晋升,更会实实在在影响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老胡的故事背后,揭示了体制内晋升的现实逻辑。

第一,成为领导“贴心人”。与领导建立信任、默契和情感联系,提拔时领导自然会优先考虑熟悉且贴心的人。

第二,走利益交换之路。拥有强大背景资源的人,可能通过利益交换获得晋升机会。

第三,成为不可或缺的人。如果你性格内向,没有强大背景,就要让自己成为业务能手、专业高手,成为领导离不开的人。

体制内晋升,需要具备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要通过工作汇报、会议发言等各种渠道,展示你的工作成果和思考建议,让领导看到你的价值。

要建立靠谱的职业形象对于领导安排的事项,不折不扣地完成,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019年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实施后,过去的“非领导职务”被“职务”与“职级”并行的运行模式取代。

这一制度解决了基层公务员“晋升难、待遇低”的矛盾,但也使任职时间成为职级晋升的重要门槛。老胡的遭遇正源于此。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体制内,追求进步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负责的表现。

机会稍纵即逝。该争取时不争取,不仅是放弃机会,更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合理表达诉求,积极争取进步, 既是权利,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负责。

在这个职级并行的时代,时间就是资格,时间就是待遇,时间就是实实在在的退休金。下次机会来临时,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