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服软,关税战沦为美国工具,却给中国敲响一记警钟

 85    |      2025-08-05 20:16

这关税战打到现在,欧盟那边终于顶不住了,干脆就低头了。特朗普刚上台没几个月,就开始到处挥舞关税大棒,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现在轮到欧盟。欧盟本来还想硬扛一阵子,结果呢?7月27日,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碰头,就敲定了协议。

欧盟同意接受15%的关税,这比特朗普一开始威胁的30%低了点,但比之前的平均关税高出不少,原来欧盟对美出口的关税平均才1.2%左右,现在直接翻了好几倍。欧盟还得额外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投资6000亿美元在美国本土,而且所有欧盟国家对美国产品开放零关税。这一看就是欧盟让步了,特朗普那边基本没啥损失,还多赚了不少。

想想看,特朗普从4月2日宣布对全球进口征收高关税开始,就把中国当成首要目标,对中国产品关税高达55%。中国没退缩,反而针锋相对,导致特朗普暂时把火力转到其他地方。日本先扛不住,7月22日就签了协议,接受15%关税,投资5500亿美元在美国。

欧盟本来以为能多撑会儿,结果俄乌冲突一闹,能源问题成了心头大患。俄罗斯天然气管道被炸,欧盟能源价格飞涨,现在不得不转向美国买油气。这协议一签,欧盟等于被美国捏住了命门。特朗普在新闻会上笑眯眯地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协议”,欧盟那边冯德莱恩只能说这能带来“稳定和可预测性”。说白了,欧盟怕贸易战升级,影响经济复苏,就选择妥协了。

这事儿不光是欧盟的事儿,还牵扯到全球贸易格局。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明,他想重塑贸易体系,把中国隔离在外。奥巴马时代搞的TPP被特朗普废了,他觉得那玩意儿太文绉绉,不如直接用关税硬怼。结果呢?英国接受10%关税,印尼19%,越南20%,韩国和印度还在谈,估计20%到25%。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被搁置,关税可能30%到50%。这些国家大多在美国影响力范围内,抵抗不了多久。全球GDP,美国占25%,日本3.8%,欧盟19%,加起来快48%。特朗普这手玩下来,基本控制了半壁江山,经济上围堵中国就容易多了。

欧盟为什么这么快就服软?除了美国军事和经济影响力大,还有欧洲自身的焦虑。欧洲历史上有过辉煌,但大多数时候都被东方大国压着。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全产业链齐备,让欧盟、日本、韩国这些工业国感到威胁。美国是要钱,中国是要命,这竞争模式让欧洲宁愿被美国吸血,也不愿和中国深度合作。欧盟怕如果美国倒了,欧洲就回中世纪那种黑暗时代。基辛格说过,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早晚重回巅峰。这话让欧洲人睡不着觉。

这给中国提了个醒。欧盟和日本的让步,暴露了西方体系的弱点。中国得想办法减少欧洲的这种焦虑,让他们明白,美国不是罗马,欧洲也不会一夜回到解放前。推动欧洲战略自主,别总跟着美国跑,哪怕难,也得坚持。总比把欧洲彻底推给美国强。其次,竞争模式得调整。中国制造业太强,别人觉得是威胁。但去工业化是死路一条,只能继续竞争下去,直到成为最终胜者。到那时候,欧盟、日韩甚至美国才会服气。不能为了拉拢他们就故意放水,没人会感激,只有彻底战胜,他们才会接受。这是常识。

关税战到现在,美国是赢家。特朗普的第二愿望,重返冷战格局,似乎有戏。美国拉一帮小弟,中国有自己的伙伴圈。这样就能破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和多极化世界,美国还是老大。万一不行,美国就吸血自救,榨干日本、欧盟后,挑起欧亚内斗,自己躲回美洲等机会。欧盟让步后,韩国在8月初就签了25%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9月跟进,印度10月同意20%,巴西确认50%。这些国家陆续加入美国框架,全球贸易壁垒越来越高。

中国从中得吸取教训。不能指望西方国家主动合作,得靠实力说话。继续强化制造业,拓展一带一路,减少对美依赖。同时,推动多边贸易,避开美国主导的体系。欧盟的例子证明,软弱只会挨打。中国得硬气起来,竞争中求胜。

特朗普继续推行政策,推动美国制造业复兴。他的支持者觉得这是经济胜利,但也引发争议。冯德莱恩在欧盟议会解释协议必要性,维护内部团结。她处理多项危机,逐步淡出视野,但留下协调跨大西洋关系的痕迹。贸易格局固化,美国优势延续,中国坚持竞争路径。

这关税战还没完,中国得警惕。欧盟认怂,让美国得逞,但也提醒中国,实力是王道。别被表面和平迷惑,得一步步积累优势。未来,谁笑到最后,还得看行动。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