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何广智”获得冠军,这是属于“老实人”的胜利

 59    |      2025-09-01 12:59

我觉得脱口秀演员就像是介于明星和普通人之间的那一圈人,他们有一定的公众曝光度,比如李雪琴、杨笠、徐志胜之类的顶级演员,名气差不多一线明星了。不过他们的收入和工作特点又没到离开群众生活的地步,大部分还在追求对象、挤地铁、合租房,和身边的人一样玩笑、打趣。他们身上还保留着早已在娱乐圈中不太常见的那份真实感,依然是我们身边的同事、同学、亲戚。

今天,“穷门”的老牌人物何广智拿到了《脱口秀和Ta的朋友》第二季的新一季冠军,不禁又想起那句话:遍地是大王,转瞬即逝的辉煌。广智就像那些兢兢业业干了许多繁琐苦活、细活的资深老手,终于当上了年度先进工作者。观众心里暗想:正常,应当如此,怎么今天才拿到奖?但看他领奖时的心境,再回头看他在半决赛时说自己或许要败的那些话,又能体会到他的不容易。

你瞧那小伙子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广智一开口就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最完美的一天,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一天,过去的日子里从没有哪一天能比得上这天,完美得让他都不敢相信。他对这个荣誉格外珍惜,观众们也都忍不住为他开心,觉得他真是值得的。

这不只代表广智个人的成功,也代表脱友2的胜利,赢得归属,勤奋努力的人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个结局让人鼓舞,天道酬勤的道理在当下尤为珍贵。

不经意间,我把这一季的《脱友》全部看完了,就算有时候节目长到四个半小时也不觉得累。因为在如今这个娱乐变得数字化的时代,脱口秀变得特别难得,是那些演员愿意把隐私和真情毫不保留地展现给观众的节目的典范。连主持人来到这里,也都变得格外可爱和放松,感觉特别迷人。

说起陈鲁豫,有段时间被网络上拿来恶搞,说她无知、敷衍,甚至传闻她每次采访都不跟被访者打招呼。直到后来出现脱口秀,我们才发现原来她其实很博学、认真,对工作也充满热爱。那些线下的选手,她都看过;播客,她也听过;直播间,她也蹲过。光这份投入的时间成本,可不仅仅是敬业两个字能说明的事。

李宇春通过脱口秀,才让人重新了解她其实也有困难,不太喜欢应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的采访。看完王大刀的表演,她会立马产生共鸣,因为她也曾为被网络暴力折磨感到烦恼,“感觉那时候没能好好保护自己”。

她对选手了如指掌,又聪明又带点俏皮。一次,罗永浩说自己听不清,不敢让别人重复问题,怕被嫌老,结果在某个环节他没听见李宇春说话,她突然大声问:“罗老师你说什么?”

不少选手让我改观了,似乎一直给人高冷又有点疏离感的张骏,前几季一直被认为不搞笑,早早就被淘汰出局,镜头里经常能看到他满脸心事。今年,他觉得开心的事就是多熬了几轮,和队里的几个人变成了朋友,一起聊剧本。当他说这个夏天特别圆满,眼里含着点泪光,突然发现:原来好学生也挺孤单的。

去年第一次就凭着188票顺利晋级的哈哈曹,曾被调侃成鹅的188太子,然而从第二季开始,他渐渐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了。和外人争吵的时候,他被老婆嫌弃太软弱;背诵人生中唯一收到的情书那会儿,他那害羞的表情也很抓人;还有抱怨漫才兄弟坐商务舱自己只能坐经济舱的尴尬场景,更增添了一份反差萌。

有些反差未必代表快乐,但依然令人动容。我们习惯认为心宽体胖才是好的,但毛豆在后采时低头说:他不喜欢自己的胖,不喜欢总出汗,也不喜欢自己的表现。这让我注意到,那位被同行频繁提起、观众特别喜欢的毛豆,比几年前变得更胖了,竟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快乐。那位像弥勒佛一样的大块头,竟然如此黯然神伤,让人心疼。

王继业因为被跑路的月子中心骗走了两万八,气不过,票数也高得惊人。为了替媳妇坐月子,他决定退出比赛,背景音乐还用的是他自己写的歌,感觉我们就像陪着他一块经历了产子的那段日子似的。

因为个子不高在学校被欺负的锐锐,对不在现场的那帮霸凌者说了这么一句话:“他们都没打算道歉,我又凭什么原谅?”听到这个角度真的挺意外的,不像那种人情社会里老说的“都过去了”,其实有些事情就是过不去,总是揪在心里。

高寒这次带来的人生第一场脱口秀,让我真切感受到文学的气息,那漫天大雪覆盖的养鸡场,鸡儿的咳嗽声,讲述的是一个即将破产的东北家庭。过马路的老太太成了他青春疼痛的文学女主角,台下的人都被这些细节勾勒得入迷。他退场时,选择的背景音乐是《日久他乡是故乡》,只有属于文学青年的那份共鸣才能和他懒散语调背后的那份萧瑟完全契合。

不少段子聊聊就过去了,可奇怪的是,我反倒记住了许多不怎么搞笑的零碎片段,不光是在台上,连那丰富又到位的后续细节也都记得特别清楚。

大张伟仔细留意着其他选手的表演,发现哈哈曹总是笑得最开心,最带劲,那模样就像个调皮的小孩似的。

小四爷说他的家“何陋之有”,我还以为他是在夸张,没想到镜头一转,果然走进了他的老宅,那破旧的样子……他的表述变得更收敛了些。小四爷还是自称是广智的铁粉,在粉丝群里叫“何厂智”。几年后,他们完成了“穷门”交接,这可不是粉丝对偶像的感情,而更像是彼此身份的认同。

去年,锐锐经历了两次擦线被淘汰,最让他沮丧的时候,直播间里只有十几个人铁粉陪他熬到凌晨,就算是人这么少的直播间,连鲁豫也曾经光临过。

赛文因为自己像个隐形人似的,心里挺难受的。几位同行帮他换了套“造型”,打扮得像是在马戏团里工作的,可没想到,赛文反而看起来特别朴实。

小帕和小雪那关于原生家庭的事,真是用言语都难以描述的。东亚的女儿们到底是怎么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又拼命想要挣脱求救的呢?她们那些段子让我笑不出来,反而心头一震,觉得真的很震撼。而反观王小利那童话般梦幻的小天地,没有任何条件,就那样深爱着她的母亲,感觉特别纯粹。

这些细节静静地藏在节目的一角,温柔得让人觉得那些人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差不多每个人的故事都能找到共鸣,有人说脱口秀和传统相声的区别在于,脱口秀讲的都是自己的事,让观众陷进去的不是段子,而是真正把人物当成了自己。自古演戏的都是疯子,看戏的就是傻子;而如今,那些愿意讨好观众的“疯子”少之又少,我们这些“傻子”才能一直喜欢看《脱友》。

步惊云说过:脱口秀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帮不了你还房贷,也不能让你升职加薪,不过那些人毫不保留地把人性的脆弱、敏感、阴暗面都摆在大家面前时,实际上就是想让观众在最艰难的时刻记得,有人和自己一样在挺着。

最感人之一的场景,应该是总决赛那天,所有演员集体为刚出生的继业宝宝念诗。在描绘未来生活的愿景时,每个人都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不用非得追求所谓的“成功”,情绪不那么稳定的大人也无妨,加入穷门也没关系,还可以上大专,甚至考上博士后选择退学……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可以,生命自有它的出路。

在1998版的《新华字典》里,曾经有一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相信自己的未来会很光明。后来,这句话变成了网络上的调侃热梗,不再有人觉得阶级差距能轻易跨越。不过在脱口秀的舞台上,坐着一帮“失败者”,他们在生活中搞砸过不少次,但你看,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完全垮掉,现在不还是能在台上发光发亮吗?没有人比他们更适合念这封信,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小人物,也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只要坚持不放弃。

就像小帕在领奖时说的那样:每多活一天,就能更接近自己心里想要的东西。到这个程度,《脱友2》已经不仅仅是个综艺,而成为了一种艺术。决赛带给我那份浪漫和震撼,不是那些搞笑到爆的段子,而是脱口秀演员们在岩石缝里挣扎出生命力的那份坚韧。

某种程度上,《脱友》破除了传统的阶层叙事,让来自不同背景、学历、财产差距悬殊的人们可以坐在一起,彼此倾听对方的烦恼。在这个平台上,主持人也会向寒门子弟表达敬意。大家都坦荡荡地认为彼此是平等的,大张伟在听完呼兰的表演后说,他通过脱口秀找到了真心喜欢的朋友,能真正理解(对方的人生),和他们一起聊天、交流。他还送了几位喜欢的演员演唱会的票,虽然为了准备比赛,决赛圈的选手中只有还未看过演唱会的锐锐去了。敢于拒绝,反倒说明彼此成了朋友,没有必要搞那些场面上的客套。

搞脱口秀其实也是星二代、天龙人难以染指的唯一领域,因为这个职业讲究真本事,幽默感不是靠外力拼凑的,没有就是真的没有。观众看脱口秀也是得掏钱买票的,演员在《脱友》收获的不是名次,而是观众的信任,节目结束后就去买他们的票,就是相信他们。原本一个普通路人,靠着智慧、阅历、苦难和幽默感,突然赢得这么多的喜欢和朋友,真是让人感到特别幸福。

小奇一开始对这个节目的理解有偏差,曾经以为是大家在比拼谁能成为最好的朋友,直到到决赛时才明白,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都在努力找到属于自己那一部分粉丝和观众。

以前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要叫“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这么长的名字,难道之前不是简洁又容易记吗?这一季追到决赛,看着所有脱口秀演员们在收官的舞台上迎着彩纸尬舞、欢笑玩闹,看到呼兰在后采的时候把头埋在膝盖里偷偷流泪……我才突然明白,这个名字真贴切得很。

呼兰回想起那段最难熬的日子,广智毫不犹豫地决定和他一起面对,一起打拼。

没啥废话,广智直接问他:“哥,你比吗?”

他说我比,广智接着说我也比,咱们就认认真真地搞。

快到坚持不住的时候,广智又问他:“哥,你走不走?”

呼兰说:“我不走。”,广智答道:“我也不走。”

这是我头一次见到呼兰,心里一直觉得他是个憨厚又不傻的小浣熊,带着一张无害的萌脸,总让人突然被他挠一下,但不会真惹怒谁。第一次看到他变得那么失控地流泪,这个年龄段的中年男人会为父母哭,为孩子哭,为股市崩盘而伤心,很少会为纯粹的友情痛哭流涕。

广智夺冠,呼兰却成了全场哭得最惨的人。他说:“这个夏天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广智夺冠,这是一个特别完美的句号。”在他看来,广智拿冠军这事不仅能增强脱口秀演员的信心,还让普通观众看到善有善报,只要努力,终究会有回报。

我估摸着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脱口秀,不管是喜欢讲还是喜欢听。因为脱口秀留住了一份真诚,虚伪的人折腾不好脱口秀,这就是一门要诚实面对自我的艺术。李诞曾在黑板上写过四个字——借假修真,就是说脱口秀演员得用真实的体验撑起这个虚假的比赛。一开始可能真假掺着,但慢慢比到后头,大家就会当真了。这一季到决赛时,明显能感觉到台上的演员也没那么强烈的胜负心了,更多是在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

锐锐讲关于被霸凌这事儿没啥反转,场子照旧冷冷清清,没什么大意外。小奇也没说自己拿把掐着中专生活的段子,他讲的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离婚话题。其实不是他自己离的婚,是父母离婚带给他的影响,笑料不多,有点沉闷,还带点心酸。

毛豆一直以来都坚持着传统喜剧的风格,很少会调侃别人,比较喜欢自嘲,结果没想到在第一场决赛里竟然讲了个带点讽刺意味的故事:他说自己陪妹妹去逛Jellycat店,店员用那种逗小孩的语气表演着,没有真正的实物。荒唐到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童心,看不出店员自己挤出来的奶油。这感觉有点像新编的《皇帝的新装》,我也是第一次在毛豆的段子里意识到那里面的小刺。

何广智在决赛里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直接递上一份述职报告,段子里每三句话里就穿插一句真心话。比如他说自己之前什么活都干过,抬桌子、搬椅子都经历过,现在嘛,终于成了台上那根“柱子”。

他回忆起自己过去的成绩,也顺带夸了夸公司越做越强,脱口秀行业里面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接着话题一转,说到当众蛐蛐公司的情况,人才流失得厉害,好几位骨干都跑到对面另起炉灶去了。

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没有人能一直忍住不说心里话,要不然他们一开始也不会选择站上这个舞台——毕竟不就是借着讲笑话的名义,吐露一些平时不能坦白说的心里话嘛。

脱口秀其实是一门不断打磨和提升的艺术,不像歌手只要有一首走红的金曲就能风光一辈子,脱口秀演员得不停地创作出新鲜的段子,才能吸引住观众的目光。这就得他们有灵敏的嗅觉,能及时察觉到舆论场上的变化和风向。所以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也很难说得好脱口秀,即使他们在行业里是大咖。

脱口秀可说是最包容的艺术形式,它为很多人提供了一个出口。不管是多么渺小、脆弱或者古怪的个体,都能通过脱口秀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广智花了七年时间“走到了长安”,得到的不仅仅是冠军的奖杯,更是一路上观众对他的喜爱和支持。

多谢脱口秀啦,即使生活屡屡搞砸,至少还有一次笑出声的瞬间。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