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视图显示了 2022 年 4 月 22 日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卢克石油公司的炼油厂。
当地时间周六,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给北约伙伴下“最后通牒”:只有当所有北约国家一起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他才会对俄罗斯祭出“重大”制裁;同时,他还主张北约整体对中国加征50%到100%的关税。
先说事实。特朗普在帖文里写得很直白:有的盟友还在买俄油,这让你们跟俄罗斯掰手腕时底气不足;等你们都停了油,他就“走”。他还对欧洲代表团当面提过,对中国、对印度都要重税。并且,他已宣布最晚在8月27日前把对印度的关税从25%加到50%,理由是印度买俄油。为此,他承认和印度“出现裂痕”。
简单说两句。这是把能源和关税绑成一包,一起压盟友站队。听上去硬气,但执行难度很高。因为欧洲各国的能源口子、产业利益、对华对印贸易都不一样,想整齐划一,难。
再看欧洲现状。欧盟从2022年起禁止进口俄海运原油和柴油等成品油,管道口子保留给匈牙利、斯洛伐克。欧盟统计局数据说,2025年一季度,欧洲自俄石油进口额降到17.2亿美元,和2021年同期的164亿美元不是一个量级。可是,俄液化天然气还在进,份额从2021年的22%降到2025年的19%,降得不多。同时,美国液化气在欧洲的份额大涨。
这就带来一个现实。假如北约整体停买俄油气,美国能源商会是明显受益方。欧洲内部会算这笔账。再加上土耳其不是欧盟,却是北约成员,也是俄油大买家之一。特朗普把通牒发给北约,相当于把土耳其也拉进来,协调更难。
还有一层。欧盟到2024年还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419亿美元的商品,说明很多非能源领域还没完全断。欧洲官员会后就说了,他们不太可能对中国或印度上新关税,因为他们不这么用关税,尤其不想和中国打贸易战。欧盟还在和印度谈自贸,更不可能此时翻桌。
回到美国这边。特朗普说还在考虑对银行的重拳、对石油和关税的组合拳。他的目标是“快”,认为只要北约停买俄油、再对中国重税,俄乌战争会“很快”结束。可眼下阿拉斯加8月15日与普京的会谈势头已停住,条件越开越多,战争未必更快停,反而可能更拖。时间拖长,对乌克兰吃亏,俄罗斯会在战场和占领区更稳。
同时,前线还在冒火。罗马尼亚国防部说,周六他们两架F-16在边境上空发现一架俄方无人机,跟踪到多瑙河沿岸、离Chilia Veche西南约20公里处掉出雷达。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这架无人机在北约领空飞了大约50分钟。此前,俄无人机还严重侵入过波兰领空。北约已宣布加强东翼空防。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称这“不可接受”,但还在评估是否属故意。
这意味着什么?安全和经济两条线正缠在一起。俄机越线,东欧国家就更想要硬防空;可一旦把能源和重税一并抬上来,西欧国家会担心企业、通胀、就业。内部下不成棋,外部就很难一口气往前推。
同样不能忽视印度。美国要加税,印度说“不合理”。欧盟还在和新德里谈判。要北约把对俄油、对华税、对印税捆一起执行,几乎不现实。这会把北约从军事合作,拉进一场全球供应链的重排,成本太高。
多说一句,北约不是欧盟。特朗普把话对北约说,程序上绕过了布鲁塞尔,但要落地,还得回到各国政府的能源合同、海关税则、议会授权。每一条都不是开个会就能改。
傍晚,多瑙河边风很大。罗马尼亚搜寻队分散在芦苇丛里,拿着手电和袋子找无人机碎片,远处偶尔传来战机的轰鸣。队长停下来接了个电话,屏幕上跳出一条新提醒:关于关税的新声明又来了。下一步,欧洲会接下这份“整包条件”,还是改成一个更可执行的分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