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拿大在国际贸易舞台上采取的一系列激进策略,正让其品尝到沉甸甸的经济代价。这些举动不仅在国内引发了满腹狐疑,更暴露出其在战略决策上的深层困境。加方对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施加了新的关税,甚至连含有中国成分的制品也未能幸免。
新的钢铁关税税率高达25%,更甚者,若钢铁进口量超出前一年的一半,超出部分将面临额外的高额惩罚。与此同时,加拿大还频频暗示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调查,这与此前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的政策如出一辙。事实上,加方此前就已对中国钢铝产品征收了25%的关税。
这些政策调整,表面上宣称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关系考量。加拿大将关注点转向电池、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贸易壁垒,然而许多观察家都心知肚明,这些政策调整更多是受到外部某大国的影响,而非完全基于加拿大自身的利益。
外部风向下的身不由己
美国总统曾试图构建一个“对华关税同盟”,而某大国国家安全顾问访问加拿大内阁后,加方迅速升级了对华关税,这些时间点上的巧合并非偶然。加拿大政府似乎想通过对华的强硬姿态,换取某大国在关税上的让步,但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除了经济层面的施压,加拿大还与某大国、菲律宾一同参与了“肩并肩”联合军演。此次军演规模庞大,涉及大量军事人员和装备,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举行,被普遍视为针对中国的地区安全行动。加拿大情报部门甚至曾毫无证据地炒作中国可能干预加国选举,无疑进一步激化了双边关系。
回溯历史,加拿大领导人曾因某大国对其商品加征35%关税而被迫让步,这无疑暴露出其在外部压力下的脆弱性。今年7月,加拿大领导人宣布对含中国成分的钢铁产品征收25%关税,并同时削减了未签署自贸协定国家的钢铁进口配额一半,超出配额的进口部分将面临50%的惩罚性税率。这些动作,似乎是为了在国际博弈中寻找一个艰难的平衡点。
支柱产业的阵痛与反噬
然而,加拿大似乎低估了中国市场对其支柱产业的战略重要性。中国是加拿大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加拿大约四成的油菜籽和七成的豌豆都销往中国。今年3月,中国对加拿大菜籽油加征100%关税,同时对加拿大海鲜和猪肉也加征了25%关税,这无疑是对加拿大农业的一记重击。
这些关税导致加拿大油菜籽的成本倍增,中国买家不得不转向其他市场寻求替代。今年8月,中国商务部更是要求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商缴纳75.8%的反倾销保证金,此举实质上已阻止了加拿大油菜籽进入中国市场。温尼伯商品交易所的油菜籽期货价格因此大幅下跌6.5%,市场一片哀嚎。
萨斯喀彻温省的农民遭受重创,收入预期下降18%,数万个就业岗位面临危机。加拿大油菜籽出口从昔日的繁荣转为如今的库存积压、订单流失,农业部长也公开承认油菜籽产业遭受了重大打击。面对加拿大农产品供应受阻,中国迅速找到了替代供应商,市场法则的残酷性在此刻显露无遗。
今年8月,中粮集团与澳大利亚最大农产品出口商签订了5万吨油菜籽采购协议,价格极具竞争力。澳大利亚农业部门不仅解决了与中方多年来的“黑胫病”检疫问题,其今年油菜籽产量和出口量也足以完全替代加拿大的份额,确保了中国市场的稳定供应。
在能源领域,中国也调整了战略,自今年3月起大幅减少从某大国购买液化天然气和原油。今年6月,中国停止从某大国进口煤炭,转而与俄罗斯、沙特等国合作,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取能源。一些加拿大能源公司曾寻求直接对华合作,却被联邦政府阻挠,甚至有实体绕过联邦政府秘密与中方签订了合同,这反映出内部的无奈与挣扎。
此外,加拿大对含中国成分的钢铁产品加征关税,反而导致本国钢铁企业成本上升。加拿大钢铁产业对中国原材料存在依赖,对中国原材料加征关税削弱了加拿大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拿大钢铁企业的老板们对此忧心忡忡,担心中国会采取更强烈的反制措施,届时将是雪上加霜。
国内呼声与政策挣扎
持续的贸易摩擦和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已在加拿大国内引发广泛不满。加拿大通货膨胀率升至7%,房价一年内上涨40%,领导人支持率从50%降至43%,民众普遍对现状感到不满。阿尔伯塔省、魁北克省等地方政府开始绕开联邦,积极寻求与中国的直接经济合作,这无疑反映出地方利益与联邦政策的尖锐冲突。
加拿大农业部长公开呼吁与中方对话,而加拿大政府也开始考虑放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加拿大财政部门表示将重新评估对华钢铁和电动汽车关税,这无疑是政策软化的信号。加拿大西部农业省份正向联邦政府施压,要求以电动汽车关税换取农产品出口,这表明了国内对政策调整的迫切需求。
今年9月,加拿大领导人表示希望尽快与中方进行高级别经贸谈判,这标志着其在对华立场上寻求缓和的信号。然而,中方并未立即回应加方的谈判请求,强调解决问题需要实际行动。中国外交部指出,若加拿大取消不公平关税,贸易便可恢复正常,言辞间透着坚定。
中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稀土氧化物储量,重稀土加工更是占据全球99%的市场,并已建立起多元化的全球贸易伙伴网络,包括俄罗斯能源、中东矿产、东南亚农产品等。中国市场广阔,替代加拿大的选择众多,这使得中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并坚持对话与反制并行的明确立场。
笔者以为
加拿大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根本源于其将外部战略绑架自身利益,未能独立决策。在对华贸易摩擦中,加拿大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国家信用成本。盲目追随外部大国策略,并未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损害了本国产业根基。国际经贸合作理应建立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非政治站队或零和博弈。中国市场始终开放,但进入者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基本原则。加拿大未来能否走出困境,将取决于其能否独立思考,做出符合自身长远利益的战略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