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清楚:没南山集团,咱这碗饭真没这么香
跑滴滴挣了八十块,搁平时谁稀罕提?可那天方向盘一打,从南山到东海来回蹽,油门踩着踩着突然就琢磨出味儿来了——要没宋作文当年那帮人豁出去干,这片地界儿能有今天这光景?车轱辘压着的每寸路,便利店买水的每个店员,路边蹲着等活儿的每个司机,哪个没沾着南山的光?
说南山是龙口的巨无霸,这话听着夸张,掰开揉碎了看全是实打实的肉。你瞅瞅东海新区那些拔地而起的楼,早些年不就是荒滩野地?集团把真金白银砸进去铺路架桥,愣是把盐碱地盘成了聚宝盆。现在满大街跑的网约车,拉的客十有八九跟南山产业链沾边——厂里倒班的工人、来谈生意的经销商、陪老人逛景区的家属,方向盘转一圈,钱就进了咱口袋。这哪是撞大运?分明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别觉得八十块少,关键在“有得挣”。菜市场卖海货的老张头,闺女在南山医院当护士;开小饭馆的王姐,丈夫给集团下属厂子送配件;就连我这种周末瞎蹽的兼职司机,手机接单叮咚响的工夫,目的地清一色标着“南山工业园”“东海商业街”。企业真把根扎进土里,长出来的枝蔓能缠住整座城的生计。前两天听加油站小哥唠嗑,说光他们站每天经手的南山工程车加油钱,就够养活三个便利店——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滋养,账本上根本算不清。
有人酸溜溜说“靠企业施舍”,这话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去开发区转转,凌晨四点物流园的叉车灯还亮着,车间里三班倒的工人换班时热包子揣怀里——哪份工资不是靠自己手心磨出来的?南山搭的是台子,唱戏的终究是咱龙口老百姓。就像我车后座常坐的那位老师傅,退休金揣兜里还出来开网约车,人家原话:“闲着也是闲着,给孙子攒俩买球鞋的钱,不比打麻将强?” 这种踏实劲儿,才是小城烟火气的魂。
现在满大街刷“共同富裕”的标语,龙口人早把这四个字活成了日常。集团食堂招临时工,大妈们抢着报名不是图那点工钱,是喜欢跟年轻人唠嗑;员工小区楼下修鞋摊,老鞋匠给保安队长补了十年皮鞋没收过钱——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黏糊劲儿,机器打印的报表里哪找得着?前阵子暴雨淹了东海路,集团工程队扛沙袋的工人和附近居民蹲在路边分盒饭,塑料凳坐一排,筷子碰着搪瓷缸叮当响,那场面比啥宣传片都管用。
方向盘往左打是南山的玻璃幕墙,往右拐是东海的海鲜排档,后视镜里晃着穿工装的姑娘拎着奶茶赶公交。八十块钱揣进兜里时突然想通了:所谓机遇根本不是天上掉的馅饼,是有人提前二十年把灶台垒好,咱赶上了热锅烙饼的好时候。下次拉活儿经过南山世纪华庭,得摇下车窗冲那栋楼喊一嗓子——老宋,油钱涨了您可得给员工多发点奖金,我们滴滴司机全指着这帮金主爸爸活命呢!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
参考资料:龙口市政府官网产业布局公示 / 南山集团官网发展历程 / 东海新区建设纪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