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U21女排复仇波兰夺第五,李涵宇两战狂轰28分成关键先生
说实话,我本来没打算熬夜看这场球的。
凌晨三点,手机屏幕的光在黑暗里格外刺眼,我眯着眼睛看比分——23:25,中国队输了第一局。
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这不会又是一场"虽败犹荣"吧?毕竟上个月看成年组输给波兰那场,气得我差点把遥控器摔了。
但李涵宇这丫头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第三局11:19落后的时候,我正打算关掉直播去睡觉,结果这姑娘连着三个重扣直接把波兰打停。最绝的是那个背飞,球速快得连摄像机都差点没跟上,落地时波兰自由人还愣在原地。解说员激动得声音都劈叉了:"这球打得,跟朱婷当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赶紧把已经按在关机键上的手指收了回来。
说到李涵宇,这姑娘可有意思。去年省运会我采访过她,当时就觉得这1米91的大个子说话细声细气的,跟场上那个"暴力主攻"判若两人。记得她跟我说最喜欢吃学校门口的煎饼果子,训练迟到都是因为排队买早餐。谁能想到这么个贪吃的小姑娘,现在成了国家队的希望之星?
波兰队那个教练的表情我可太熟悉了。第二局单琳倩发球直接得分的时候,他那个瞪大眼睛的样子,跟我家楼下棋牌室老大爷被将军时的表情一模一样。要我说,中国队这几个发球真是神了,专门往三米线那个死角砸,波兰姑娘们接球时那个手忙脚乱的劲儿,活像在打地鼠。
不过最让我揪心的是李晨萱。这丫头手腕上缠着那么厚的绷带,每次扣完球都龇牙咧嘴的。赛后我看她偷偷抹眼泪,还以为是伤疼的,结果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自责发挥不好。唉,这些孩子啊,明明已经拼尽全力了,还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这让我想起我高中打班赛那次,输了球躲在器材室哭了一下午。
观众席上那几个华侨大叔可有意思。第三局逆转的时候,有个穿红色T恤的大哥激动得把保温杯都扔起来了,水洒了前排观众一身。要我说,这种即兴庆祝可比那些精心编排的啦啦队表演带劲多了。后来看到他们拉的那个"未来可期"的横幅,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但比什么专业广告牌都暖心。
说到技术统计,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中国队这届比赛拦网成功率比意大利还高,但你看场上那些姑娘,平均身高可比对手矮了三四公分。这说明什么?时机判断比单纯的身高更重要啊。这让我想起我们单位打排球联谊赛,技术科那几个书呆子靠着研究对方击球习惯,愣是把营销部那群大高个给赢了。
颁奖的时候发生个小插曲。礼仪小姐端奖牌时差点被电线绊倒,站在旁边的赵喆熙眼疾手快扶了一把。这姑娘平时场上凶得很,这会儿倒是一脸腼腆。后来我在混采区问她这事,她红着脸说:"我妈是护士,从小就教育我要眼观六路。"看吧,运动员场下的样子,有时候比场上更有看头。
更衣室那个被画满记号的比赛用球,现在想想真是绝妙的隐喻。那些歪歪扭 tally 的笔迹,多像这群姑娘的成长轨迹啊——起起落落,但永远在向前。我采访排球这么多年,最打动我的从来不是那些光鲜的奖杯,而是这些鲜为人知的小细节。
对了,你们发现没有?现在年轻人看球跟咱们那会儿真不一样。直播弹幕里全是"姐姐杀我""这个扣球太A了",我侄女还一本正经地给我科普什么叫"体育圈养成系"。不过话说回来,能让Z世代放下手机看排球,这不就是最好的传承吗?
凌晨五点多走出媒体中心时,看见几个小队员蹲在路边吃泡面。李涵宇那个显眼的大高个,正手舞足蹈地比划着那个制胜球。晨光里,她们的笑声传得老远。我突然觉得,中国女排的未来,大概就藏在这些冒着热气的泡面桶里,藏在这些未经雕琢的青春里。
(突然想到个事儿:上次采访郎导,她说选材最看重的是"眼里有光"。现在想想,今天场上这些姑娘,哪个不是眼睛里闪着星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