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收紧H-1B工作签证政策后不久,印度知名主持人“甲亢姐”骤然向本国观众推介起中国的K签证。
她解释道:“大家可以把K签证理解为中国版的H-1B,其核心目标是吸纳富有才干的年轻人来华开展创业活动。持有该签证可享受多次免签入境待遇,能参与商业及科技领域相关活动,且申请人无需中国雇主或任何实体提供担保。”
最后,“甲亢姐”总结称:“北京通过推出K签证向全球青年传递信号——赶紧整理行囊奔赴中国吧!这里会给你们充足的发展机遇!”
话本身的含义并无偏差,但从一位印度主持人口中说出,总让人觉得有些异样。这使得不少网友猜测,“甲亢姐”或许是在暗示那些无法前往欧美的印度年轻人,要抓紧赴华发展的契机。
近年间,印度移民的国际形象欠佳已是公开的事实,加拿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发达国家都陆续收紧了对印度公民的签证政策。
其中,加拿大的举措最为激进。该国先是取消了印度留学生签证的快速审批通道,接着又削减40%的签证配额,还出台新规:此后印度学生申请赴加留学,必须预先缴纳2万加元保证金,此举直白地流露出对印度低收入群体的排斥。
英国官方虽未明说针对印度移民,但实施的政策却处处剑指印度。例如禁止留学生家长陪读——要问全球哪个国家的留学生最爱举家前往,答案无疑是印度。
常常出现申请时一人赴学、毕业时三口团聚,工作后亲戚族人纷纷迁居的情况。
印度留学生利用“陪读计划”“家庭团聚计划”等政策漏洞,不断将国内亲属接到英国。
英国人无奈调侃:“每一张印度签证背后,至少藏着20个印度人。”
在加拿大、英国收紧签证后,印度人又把目光投向了澳大利亚。2024年入境澳洲的印度留学生数量较2022年增长80%,达到13.9万人的历史纪录。
尽管目前印度移民尚未对澳洲社会造成实质性冲击,但有加拿大、英国的“前车之鉴”,澳洲民众已开始提前戒备,纷纷呼吁政府限制印度人入境。
澳洲内政事务部回应称,将严格核查留学生背景,严厉打击以留学为名行移民之实的申请人。
美国的政策则更为强硬,此前推出需缴纳10万美元费用的H-1B签证新政后,立刻引发印度侨民的抢票热潮。印度国内所有能飞往美国的航班机票均被哄抢一空。美国网友甚至发起“阻塞厕所计划”,搜寻所有印度飞往美国的航班并买断机票,阻止印度人赴美。
尽管印度人在多数发达国家并不受欢迎,但不难发现,这些国家拒绝的并非所有印度人,而是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体;对于有钱有技能的印度人,他们依旧敞开大门欢迎。
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以我国新推出的K签证为例,其旨在吸引有才华的外国年轻人来华创业、就业,而印度恰好拥有全球最年轻的人口结构和成熟的精英教育体系,其中部分人群与K签证的申请条件高度契合。
受自媒体、短视频的影响,如今一提起印度,人们常会下意识联想到“脏乱差”,还会想起“干了这杯恒河水,来世还做印度人”这类调侃段子。
但实际情况是,印度地域广阔、国情复杂。贫穷固然是其显著特征之一,但该国还拥有约两亿中产阶层,他们居住在班加罗尔、孟买、新德里的富人区,享受着不逊于西方的现代化生活。
以印度理工学院为例,该校培养的学生均是万里挑一的精英,毕业后80%选择出国发展,剩余则留在印度服务于跨国企业。
此外,这批精英人才自小接受西式教育,国际化程度高,非常适合协助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否则硅谷也不会有大批高管来自印度。
我国K签证要吸引的正是这类印度人才。我们应像新加坡那样,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与完善的社会保障,鼓励其投资兴业、就业发展,而非接纳那些如加拿大出现的伪造材料、坐享福利、破坏当地环境的低素质印度人。
最后可借鉴泰国对所有印度人开放旅游免签后的教训。
泰国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福利水平和薪资待遇虽不及发达国家,但远优于印度国内。因此旅游免签政策一开,大量印度人便以旅游名义涌入泰国。
这些印度游客几乎不消费,累了就睡在街头,渴了直接喝自来水,饿了简单充饥后便四处寻找打黑工的机会,找不到工作就伺机小偷小摸。这种状况令泰国民众怨声载道,纷纷要求政府立即终止对印免签政策。
由此可见,我国K签证需明确方向:借鉴欧美“选优汰劣”的筛选机制,精准吸纳国际精英人才,避免重蹈泰国盲目开放、反受其扰的覆辙。
只有高质量的外来人才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反之则会沦为福利的消耗者。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