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确认出席规格,特朗普也来?一旦9月全来看,最大输家将诞生

 155    |      2025-07-12 13:47

各位看官,您好!这里是阿沈——沈从史,您身边的热点小助手,帮您在家看尽天下新鲜事,话不多说,来为您讲今天的故事。

我们确定今年的9月3日,北京的天空将再次被阅兵方阵的轰鸣声点亮,这是中国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举行的盛大庆典。

好事成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公开确认将以“超高规格”出席,而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被传收到中方发出的访华邀请。

但特朗普没收到我们的正式邀请之前,显得有点着急,一直嚷嚷着也要来看阅兵,活像一个气人的小孩,一收到邀请就屁颠屁颠的开始规划,特朗普那么大人了还耍小孩子脾气?阿沈带您看看。

普京的“高规格”:中俄关系的“压舱石”再加固

普京的出席绝非偶然,早在2025年7月初,俄罗斯总统府就通过官方声明宣布,表示鉴于中俄在二战中并肩作战的历史纽带,以及当前国际局势下深化合作的必要性,总统将以最高礼遇出席北京抗战胜利纪念阅兵。

所谓“超高规格”,包括普京将全程参与阅兵式、在天安门城楼发表致辞,甚至在活动前后与中方领导人举行小范围会谈。

这一安排背后,是中俄关系的“压舱石”效应,过去十年,中俄在能源、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俄罗斯是中国原油进口第二大来源国,中国则是俄罗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更关键的是,在俄乌冲突持续、西方对俄制裁加码的背景下,中国的“不选边站”立场为俄罗斯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缓冲。

普京的出席,既是顾及年苏联红军曾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关东军,对这段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现实的表态,中俄需要用更紧密的合作,来回应西方“分化中俄”的企图。

特朗普的“犹豫”:从“关税战”到“缓兵之计”

相比普京的“明确”,特朗普的受邀更像是一场“政治赌局”,据美国媒体报道,白宫已收到中方发出的正式邀请,特朗普团队正就行程细节,如是否出席阅兵式、是否与中方领导人单独会晤,进行内部讨论。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耐人寻味,2018年,他以“301调查”为由对中国发起关税战,加征关税总额超3000亿美元,2025年重返白宫后,又推动美国联合盟友在亚太举行多轮军演,试图“遏制中国崛起”。

但现实是,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直接掐住了美国军工和科技产业的“命门”,美国8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

完全脱钩不切实际,美国方面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不仅控制着稀土供应链,还在新能源电池、无人机等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美国农业团体更警告,声称若中国限制大豆、猪肉出口,美国农民将损失超200亿美元。

特朗普的“犹豫”,本质也是“美国优先”逻辑的动摇,当对华强硬的代价远超收益时,“缓兵之计”成了最划算的选择。

日本的“焦虑”:从“印太急先锋”到“战略孤岛”

如果说中俄是这场外交盛宴的“主角”,日本则是最坐立不安的“旁观者”,近年来,日本在“印太战略”下动作频频,2025年4月通过《防卫力量倍增计划》,将防卫预算提升至6.8万亿日元,较2022年增长27%,更危险的是,日本政府公开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试图将自身绑定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

但这些动作,在美俄中齐聚北京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若普京、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共同出席阅兵式,一个明确的信号将传递给世界,二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历史共识不容篡改,任何美化侵略、挑战战后秩序的行为都将被孤立。

日本的问题,恰恰在于它始终不愿正视历史,靖国神社里供奉的14名甲级战犯,教科书里对“南京大屠杀”的模糊表述,每年8月15日的“终战纪念日”演说中对侵略责任的回避,这些行为,早已被国际社会视为“历史修正主义”的典型。

一旦美俄中共同确认“反法西斯”的立场,日本的“历史问题”将被重新放大,美国可能收紧对日军事支持,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批评也将从“舆论谴责”升级为“实际制裁”。

谁是最大输家?答案藏在历史的褶皱里

普京的出席,巩固了中俄“背靠背”的战略协作,特朗普的来访,折射出美国“脱钩失败”后的现实妥协,而日本的焦虑,则暴露了其“依附美国、挑战中国”的战略误判。

在这场外交博弈中,真正的“最大输家”不是某个人,而是日本长期奉行的“投机主义”路线,它既想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中国,又不愿承担“选边站”的政治风险,既想从中国市场捞取经济利益,又不愿正视历史、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历史不会说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曾向中国递交过“降书”,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曾为“侵略”道歉。

但近年来,日本却试图用“自由开放的印太”掩盖其“军事扩张”的野心,用“经济合作”粉饰其“历史修正”的本质。

9月的北京阅兵式,将是一次历史的“照妖镜”,当普京、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并肩而立,当阅兵方阵喊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口号,日本的“历史问题”将无处遁形。

历史的答案,从来不在嘴上

从1945年到2025年,80年的光阴足够让一个国家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靠军事扩张或经济掠夺,而是靠对历史的敬畏、对他人的尊重。

普京的出席,是对历史的尊重,特朗普的来访,是对现实的妥协,而日本的焦虑,则是对未来的恐惧。

这场9月的阅兵式,或许不会直接改变什么,但它会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世界:谁在守护和平,谁在制造分裂,谁在铭记历史,谁在篡改历史。

各位看官朋友们,今天阿沈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阿沈下次再来分解,拜拜了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