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餐事件:真相浮出水面,可能比你想的还要复杂!

 148    |      2025-10-10 04:41

上海学生餐事件又一次把校园里的食品安全这事儿推到公众的视野中央。

相关部门一起行动,抽检的虾仁样品各项数据都合格,不过上海绿捷似乎藏着点事,被立案调查,公司的多个资质也被暂停啦。

现在由国有企业接手,保证学校食堂的供应正常运转。

绿捷发布声明,简单概括了相关情况,内容敷衍应付。作为上海最大的学生餐供应商,地位稳固,没人能动摇。

这个事儿背后,其实还藏着不少复杂的人情世故。

▲绿杰公司正式发表了道歉声明

太阳底下的事情真没啥新鲜的,不光是在上海,许多地方的学校食堂安全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

热度一升起来,就开始严查通报,随后道个歉,然后这波热度慢慢散去,下一个“绿捷”又换个马甲偷偷回来,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把孩子的健康放在心上。

资本、权力和利益伙在一块,把家长的选择权压得死死的。

Part 1 念不响的“紧箍咒”

▲图片来自博主@林布里的分享。

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你不能用道德的眼光去期望供应商出于善意来办事。

校园餐算是个监管挺严的行业,但实际上,供应商头上的那套限制措施,很多时候都像个空话,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因为校园里的食品安全和食堂里的贪腐问题,属于一个整体性的问题。

艾瑞咨询的报告里说,2024年我国的团餐市场规模大概是2.7万亿,预计到2026年,这个数字会突破3.5万亿。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在团餐这个行业,主要的客户群体集中在学校这个场景,据统计,通过营收来算,学校的营收占了大约52.7%的比例。

学生餐,说白了就是一门买卖。既然是买卖,那就得盘算账目,可问题是,这笔账到底该怎么算?

说白了,归根到底就两个词:存量争夺和低价中标。

就一顿午饭来说吧,假设家长收13块,补贴5块,那总共就是18块钱的盘子,这就是“存量”,一分不少。在这个18块里,企业得先扣掉场地、人工、仓储、物流这些,然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用在食材上的成本。

你猜呀,他们第一个会舍弃谁?

Part 2 最没话语权的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

挺有趣的是游戏的规则,现在许多地方,都是在吹“只看价格最低”。

最应该强调营养安全的关键时刻,偏偏价格变成了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谁报得越低,就能赢得学生的配餐资格,哎,这诱惑,可真是不小啊。

这就好比一开始,大家都在参加一场“比烂”的比赛,那些“机灵”些的企业,靠着低价先把订单拿下来,真是见惯了这种套路。

当用超实惠的价格把东西搞定后,赚到钱的诀窍就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巧妙地省着花,悄悄地把成本压得更低。

你可以说,这样的做法肯定会引发劣币逐良币的局面。

学校想着一走了之,把责任推出去,外包出去;部门为了节省开销,用最低价作为衡量标准。结果,最终承担全部后果的,反倒是那些最关键却话语权最弱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健康买单。

Part 3 把刀,递给最想拼命的人

一把犀利的刀

说完了问题的根源,那咱们接着说说咋办吧?

这时候得靠技术出马,技术的火候在这个时候才能展现出来。

咱们可以在学校食堂或者供应商那边搞一套信息化系统,从采购到入库、出库、制作、留样、配送,再到人员管理和设备维护,全流程都纳入监控范围,把所有环节都晒出来,让学生的饭菜没有死角,透明得很。

除了打好信息化系统的基础,还得把“权力”重新划分一下,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权限。这事儿,辰叔在上回文章里从方法论的角度,详细分析过这套操作手法。

要是真把平台的数据只往监管部门或者学校办公室一汇总,那效果可就打折扣了。大多数时候,他们的KPI是盯着出事,而不是非得把工作做得扎实。

就算你的技术再牛,说得再漂亮的大屏,如果不把那两个最关键的人绑在一块儿,也只会看着好看,结果却用不上。

这俩人到底是谁呢?

一个是校长,一个是家长,二人身份可真不同。

校长可不愿意用那些劣质油,绝不吃地沟油。

▲图片来自博主@芬 ^O^

先提提校长,四个字说完:校长陪餐。

在学校里,校长每天和学生吃一样的饭,把整个校园里最有话语权、最怕出差错的人,和最怕事的学生绑在一块儿。

校长自己会去吃有问题的虾仁吗?他是不碰的。

食堂和供应商要是敢让校长吃地沟油,那简直是疯了,他们自己也不敢。

校长的健康、职位的利益跟学生的福利紧紧相连的时候,他比谁都更挺身而出,负责任。

安全从来不是白来的,你总得出点血本,校长陪餐这事,就是让学校最有话语权的人,用自己的“安全”来保障学生的“安全”。

家长其实就像个联盟队友一样,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把把关。

▲图片来自金羊网

在学校食堂或者供应商那配备的信息化系统,就像一把尤其锋利的刀,我们得把这把刀交到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拼命的人手中。

所以这个信息化系统,还得让家长看得懂、看得清楚。

餐费的保证实实在在地进到孩子的碗里,别让一些人把钱放到自己口袋里。每一道菜都得讲究,除了教育局和校长外,家长们也都在盯着呢。

家长们最希望学校变得更好,因为那些关心的人都在里面。

要是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的,家长就成了学校最坚实的盟友;心里藏着鬼,总觉得所有的监督都是盯着自己找茬。

归根到底,所有的监管难题,核心都离不开利益挂钩的这回事。

其实,“鬼”最忌惮的,不是钟馗,而是天一亮那一刻!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