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捅了马蜂窝!25个国家对美国掀桌子,特朗普陷入困难抉择

 163    |      2025-09-02 04:46

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了又一条行政令:从这一刻起,所有价值低于800美元、通过国际邮政或商业快递入境美国的小包裹,一律按品类征收关税。

这不是新戏码——早在7月30日,他就预告过这一刀;但这一次,他把“预告”变成了“直播”。

令人意外的是,全球25个国家的邮政系统在文件墨迹未干时便集体按下暂停键:德国邮政、法国邮政、日本邮政、韩国邮政……一条又一条“暂停向美国发货”的声明,像雪片一样飞向华盛顿。

纽约肯尼迪机场当天即积压超百万件包裹,亚马逊、速卖通后台的“取消订单”按钮被卖家点到冒烟。

特朗普本想精准打击“中国小额倾销”,结果却把整个美国消费市场推进了火坑。

问题来了:当全球邮政网络与美国脱钩、港口集装箱堆积成山、美国老百姓连一双平价袜子都买不到时,特朗普还能靠什么收场?是硬着头皮继续加税,还是灰溜溜地收回成命?这一次,他似乎没有中间道路可选。

先看技术层面。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原本设计日处理400万件包裹,如今却要为每一单计算关税。

系统瞬时崩溃,导致清关时间从分钟级拉长到小时级,肯尼迪机场货仓的包裹堆到了天花板,消防部门已发出安全隐患警告。

据运去哪物流平台监测,洛杉矶港的集装箱滞港时间从3天飙升至10天,船公司开始对美线加收1500美元/箱的拥堵附加费。

更尴尬的是,美国邮政(USPS)历史上围绕信件业务长大,压根没有批量征收关税的能力;DHL、UPS、FedEx虽然自备报关行,但面对指数级增长的计算量,也只能选择“限流”。

再看外交层面。

德国邮政暂停服务后,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公开指责美国“单边措施违反WTO最惠国待遇原则”,并表示已在日内瓦启动争端解决程序。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23国迅速跟进“暂停发货”,理由如出一辙:在美方给出可操作的征税细则前,他们不愿冒险让本国邮政系统陷入混乱。

加拿大邮政虽未断航,却宣布对所有800美元以下小包征收25美元附加费,实质是把美国消费者的钱包再割一刀。

至此,美国成了“包裹孤岛”,连本土媒体都自嘲:“特朗普用一条推特,让美国体验了一把被世界拉黑的感觉”。

国内产业更是哀鸿遍野。

沃尔玛、塔吉特两大连锁超市已下发涨价通知:服装类商品预计上调15%–22%,玩具、日用百货紧随其后。

Etsy上的手工艺品卖家更惨,平台建议“要么自己扛关税,要么退出美国市场”。

供应链咨询公司Resilinc统计,截至8月28日,美国进口商已取消或推迟价值37亿美元的亚洲订单,其中57%原本依赖小额免税渠道。

中小卖家现金流告急,亚马逊全球开店团队干脆暂停美国站招商,把资源全部转向欧洲和日本。

有趣的是,中国卖家并未坐以待毙。

Shein、Temu在墨西哥、越南的“中转仓”项目连夜扩容:货物先拉到瓜达拉哈拉或海防,换个“Made in Mexico”“Made in Vietnam”标签,再经USMCA或CPTPP优惠通道流入美国。

中国海关总署8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对墨西哥出口同比增长45%,对越南出口增长37%,一条“借道出口”的新路线已悄然成型。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特朗普想堵的是直邮,结果把海运拼箱、近岸组装全给逼成了新蓝海。

”美元也遭到反噬。

IMF在8月28日将美国2025年GDP增速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理由正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打击企业投资信心”。

同日,人民币兑美元离岸价升至6.98,创2022年以来新高;沙特阿美宣布对华原油贸易部分用人民币结算,巴西、俄罗斯也加速推动“去美元化”结算。

金融分析师Tom Orlik点评:“当全球25国邮政系统同时对美国说‘不’时,美元的信用就像集装箱一样被堆在了港口,等待清关。”白宫内部的分裂在8月28日晚的戴维营会议上达到高潮。

贸易顾问纳瓦罗坚持“必须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财政部长贝森特警告,若继续加税,美国第四季度零售库存将断崖式下跌,圣诞节销售季恐成“空架季”;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提出折中方案:把800美元门槛降到400美元,并给予90天缓冲期。

会议持续到深夜,仍无定论。

从个人视角看,特朗普的困境其实早就写好脚本。

2016年他把《1930年关税法》第321条的小额豁免额从200美元提到800美元,本意是让美国人买得更爽;如今又亲手把口子封死,等于否定了自己八年前的主张。

更讽刺的是,当年他痛批奥巴马“用推特治国”,如今他却把推特升级为“关税遥控器”,政策朝发夕改,连海关官员都得靠刷社交媒体确认当天执行口径。

现在摆在特朗普面前的无非三条路: 1. 坚持加税,承受“全球邮政脱钩+国内通胀爆表”的双重暴击; 2. 再次推迟,承认系统无法承载,被党内对手嘲笑“软弱”; 3. 接受折中,把800美元降到400美元,同时给半年技术缓冲期,既保住面子又争取时间。

无论走哪一条,他都逃不掉一个事实:单边关税这张牌,打到最后往往先伤自己。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让美国陷入十年大萧条;今天,当25国邮政同时掀桌子,历史似乎换了个马甲再次敲门。

特朗普能否做出最小代价的选择?世界正屏息以待。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