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的空气里终于没有火药味了。”9月13日清晨,在泰米尔区经营民宿的拉吉夫一边擦拭着被玻璃碎渣划伤的茶几,一边对记者说。三天前,这里还是示威者与警方对峙的前线,如今街头巡逻的士兵换上了笑脸,被砸毁的商铺陆续挂出“重新营业”的招牌——这场因总理辞职引发的政治风暴,随着一位白发老太太的宣誓就职,暂时画上了休止符。
一、73岁女法官的“紧急任命”
9月12日晚8点,加德满都总统府内灯火通明。当73岁的苏希拉·卡尔基举起右手宣读誓词时,镜头定格了她花白头发下坚定的眼神。这位尼泊尔历史上首位女首席大法官,在退休三年后突然被推上政治舞台,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她就像突然被扔进沸腾油锅的冰块。”加德满都大学政治学教授马丹打了个比方。就在三天前,前总理奥利因抗议冲突宣布辞职,全国约1.35万名囚犯趁乱越狱,3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的数字让这个山国陷入恐慌。当主要政党与示威者代表在谈判桌前僵持不下时,所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这位以公正著称的前大法官。
“卡尔基的任命书上有12个政党的联合签名。”参与谈判的尼泊尔大会党代表透露,“各派都相信她能当好‘临时保姆’。”根据协议,这位临时总理需在6个月内组织新大选,而她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解散议会众议院,将选举日期定在2026年3月5日。
二、军警出动后的“24小时奇迹”
“9月9日晚上,我透过窗帘缝看到军用直升机在屋顶盘旋。”住在博达哈大佛塔附近的居民阿米莎回忆道,“士兵们用绳索把被困的政治家从楼顶吊走,就像电影里的场景。”
这场“空中救援”发生在骚乱最激烈的时刻。当示威者冲进总理官邸纵火时,尼泊尔军队启动了《国家安全法》赋予的紧急权力。9月10日凌晨,2000名士兵在街头展开地毯式巡逻,逮捕了27名涉嫌抢劫的暴徒。军方声明直言不讳:“某些团体在利用民众的愤怒。”
效果立竿见影。10日当天,加德满都谷地三大城市未再发生暴力事件,特里布万国际机场重新开放。在杜巴广场经营手工艺品店的迪帕克发现:“游客虽然还在观望,但至少本地人敢出门买菜了。”
三、女性执政者的“破冰时刻”
当卡尔基穿着深紫色纱丽出现在电视画面中时,尼泊尔社交媒体炸开了锅。“我们终于有了第一位女总理!”23岁的大学生普丽扬卡在推特上欢呼。这个女性参政率长期低于20%的国家,此刻正经历着微妙的变化。
翻开卡尔基的履历,会发现这位法律人的每一步都踩在历史节点上:2018年成为最高法院首位女首席大法官,2020年主持审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平权法案”争议案,2024年退休后仍在各大学讲授宪法课程。
“她像座活火山。”长期关注司法改革的记者比娜评价道,“平时沉默寡言,但遇到不公就会爆发。”这种特质或许解释了为何各派能达成共识——在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的过渡期,一个没有政党背景、却深谙权力运作的法律专家,可能是最不坏的选择。
四、山国能否走出“政治魔咒”?
站在苏瓦扬布纳特寺(猴庙)俯瞰加德满都,会发现这座千年古城依然带着伤痕:被烧毁的公交车残骸还堆在路边,涂满反政府标语的墙壁尚未粉刷,军用装甲车仍在街头缓慢巡行。
“6个月后怎么办?”出租车司机苏雷什的疑问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自2008年废除君主制以来,尼泊尔已更换了11任总理,平均任期不足8个月。这次能否打破“短命政府”的怪圈?
分析人士指出,卡尔基面临的挑战远不止组织选举。越狱囚犯的追捕、被毁基础设施的重建、政党间的信任重建,每一项都考验着这位临时总理的智慧。更关键的是,她需要证明:一个由技术官僚主导的过渡政府,能否为这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找到持久稳定的政治方案。
五、游客眼中的“加德满都重生”
当政治风暴逐渐平息,旅游从业者开始计算损失与机遇。“9月本是登山季开始,现在博卡拉的滑翔伞预约取消了40%。”旅行社老板拉吉无奈地说。但也有乐观者看到转机:“中国驻尼使馆已经解除旅行警告,或许国庆假期能迎来转机。”
在泰米尔区的咖啡馆里,来自澳大利亚的背包客艾玛正和店主讨论时局。“你们的女总理让我想起新西兰的阿德恩。”她笑着说,“希望下次来时,能看到一个更平静的喜马拉雅山国。”
窗外的杜巴广场上,鸽群突然腾空而起,阳光穿过云层洒在500年历史的独木庙上。这座历经地震、政变与骚乱的城市,又一次在废墟中等待新生。而73岁的苏希拉·卡尔基,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叉口,书写着属于她的篇章。
#尼泊尔首都局势已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