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成为“第二个中国”,市场潜力与硬伤并存

 71    |      2025-09-19 03:55

印度会不会变成“第二个中国”

这事儿真挺复杂的,侬知道的哈 最近,对于“印度要变成‘第二个中国’”的说法

你说的,连一些国际组织也开始预测,未来五六年内,印度的GDP年均增长能达到6点几%,比起全球平均的3%前后

再加上印度人口一拆开,超过14亿,跟中国差不多,很多人都觉得

这不就是“下一个大市场”

你想,印度这会儿的经济增长速度、市场潜力和中国当年改革开放那会儿

有人就说了,这事儿,似乎是“板上钉钉”了,印度要接棒中国

成为“世上工厂”的新宠儿

但你侬觉得,光凭这些数字

就能说印度一定能复制中国的崛起路径

我跟你说,别太快就乐呵呵地把印度和中国画等号

这种想法,事实上挺片面的

你看,印度崛起的“推手”很多

这个事儿,咱们得掰扯掰扯

== 美国撑腰,印度的崛起其实靠“帮忙”多一些 ==

你要知道,过去几十年

世上经济一直是个“闭环模式”

中国制造、美国消费,赚了钱再买美债,资金就这样回到美国

形成了一个“钱袋子循环”

中国产业升级了,原本的“闭环”开始出现裂缝

美国急着找个“新工厂”,能低成本生产

还能帮它消化超发的货币

于是,就把眼睛盯上了印度

你看那年龄结构,超过65%的人都在35岁以下,平均年龄才28岁,跟中国那会儿38岁比

这个“年轻的劳动力池”,未来几十年都不用担心“没工人”

这对于资本家们来说,实在就是“宝藏”

看得人心里发痒:这不就是“未来的增长点”

各种西方专家都开始鼓吹:“未来十年,是印度制造的黄金十年

”媒体和智库也不停放大这个消息,搞得像个“必然成功”的故事一样

但侬知道吗,这事儿,说白了

把今天的印度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硬生生画等号,是不太靠谱的

两国的工业基础、技术水平、人口素质,有天壤之别

中国那会儿,改革开放前,已经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工业体系虽说技术落后点,但整体架构很完整

这样一来,产业转移、吸收、升级

印度的工业底子到底咋样

跟中国比差远了 你想,印度的工业制造水平,跟中国比

你别看他们国产的“光辉战机”、步枪啥的,性能其实一直被外界说三道四

性能差、技术不过关,说明印度缺乏那种大规模高质量工业生产的基础

你说他们的军工产品,能跟中国的国产装备比肩

再说人口素质这个事,印度的年轻人虽说多,数字一摆出来

但你细想想,人口的“质”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推行全民扫盲、义务教育

培养出来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

你说,能让一批人变得“能打硬仗”

靠的就是那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印度的教育体系就不一样,参差不齐,底层民众受教育的机会有限,挺是受到种姓制度的影响,很多底层家庭的孩子

根本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这就导致了技能和产业需求脱节

就算有外资不断进来,人口还那么多

状况也不见得能一下子解决

印度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仍然有不少“硬伤”

你看,中国这边,办事效率极高,像那中国高速铁路网,超过4万公里

而印度,基础设施差得远,道路坑坑洼洼,铁路老旧,港口堵得像“沙堆”,电力供应也经常不稳定

== 基础设施和社会制度,成了印度发展的“拦路虎” ==

2024年第二季度,印度GDP增长又滑到了5.4%

这是近7个季度的最低点

你说这背后,是不是基础设施不给力

我觉得,除了硬件设施的状况

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法律上早就废除了,但在实际生活中

就业、教育、医疗,很多地方还带着“影子”,让社会阶层变得固化,流动性差

生产力也就受到很大限制

你再对比中国,贫困率从2011年的22.5%,降到2023年差不多10%,但中国幅员辽阔,农村和城市差距明显缩小

印度,农村地区还在贫困线以下挣扎,营养不良、基础设施差

很多贫困家庭还在“苦苦挣扎”

这跟中国的“脱贫攻坚”天壤之别

说到营商环境,世上银行的排名就能露出来出点差距

中国排名第31位,印度倒是第63名

这差距,显示出印度那官僚主义、腐败、政策不稳定的现实状况

你说那些对于外资企业的事件,比如小米、可口可乐被打压啥的

这点,影响到印度吸引外资的信心

没有稳定的政策环境,资本怎么“甘心”在这里扎根

你说印度想变成“第二个中国”,可能性不大

它更像是“第一个印度”

它有自己的路要走,虽说崛起了

但走的路和中国完全不同

这事儿还得看走向了 咱们都知道,印度和中国都是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员

去年双边贸易突破了1000亿美元

虽说边境状况、站队状况还在,但在新能源、科技合作这方面

俩国家其实潜力还挺大的

你说,印度想成“第二个中国”这个目标,基本没戏,但它崛起成一个重要的全球力量

但我提醒一句,不能掉以轻心

印度背后一直有人帮忙,更要紧的是美国

苹果手机,生产线从中国往印度转移,说明他们在搞“多元化”

你看,印度2025年GDP就有望超过日本,很多学者还警告,不出十年

可能会变成“第二个中国”的“候选”之一

不过,印度要想真成“第二个中国”

它在工业基础、科技创新、制度效率上,都跟中国有差距

中国那会儿,改革开放前,积累了几十年,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军事工业

而印度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光靠人口红利

你说,印度的年轻人虽说多

没有好的教育,没有先进的技术

中国成立后,推行全民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工人

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得一席之地

印度,很多学生因为家庭和社会因素,技能跟不上产业需求

而且,印度的政府效率,和中国那种“一条龙”式的管理

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电力不稳

你看,2024年第二季度GDP下降

社会内部的分配不公平,种姓制度的阴影还在

很多人根本享受不到发展红利

弄到最后还得说点,印度的营商环境

官僚主义、贪腐、政策不稳定,造成了投资风险极高

你看,过去一些大企业在印度投资,遇到的麻烦事儿,一个接一个

这个状况,要想大步向前

印度不可能是“第二个中国”,它只会是“第一个印度”

未来的道路,肯定会很不一样

咱们得时刻留个心眼,毕竟这个“新兴大国”崛起的脚步

两国虽说都在合作,也在竞争,但谁都知道,未来这个世上

肯定会变得更加“复杂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