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搬来榜鹅整三年。凌晨下班,楼下保安Rajah照例跟我打招呼:“Chinese?Ah Tiong?”我点头。他咧嘴:“Lee Kuan Yew also not China man,you know?”我愣住。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新加坡,真不是中国人建立的国家。
你品品,这地方连“中文”都是借来的。官方语言四种:英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华语。宪法排第一的是英语。华语?排老四。1965年独立那天,李光耀第一句话用英语,第二句马来语,第三句才轮到华语。他怕谁?怕马来西亚,怕印尼,怕国内马来人。怕的不是北京。
细思极恐,我们老以为“华人多=中国娃”。数据打脸:2023年公民人口,华人74.3%,可“华人”里混着闽南、潮汕、广府、客家、海南……籍贯不同,祖宗牌位都写不一样。更狠的是,这74%里,拿中国护照的不到2%。护照才是国籍,皮肤只是色号。
我楼上阿妹,20岁,南洋理工。问她“祖国哪里”,她秒答:“Singapore lah!”再问“爷爷哪里”,她答:“Teochew,but that’s just ancestry.”翻译:祖籍只是淘宝收货地址,不是身份。
李光耀自传白纸黑字:“我们不是小中国。要是搞华族沙文主义,第一天就死。”1965年8月9日,他被马来西亚踢出来,哭着也要独立。为什么哭?怕死。旁边两亿穆斯林围着,国内还有15%马来人。他敢说一句“新加坡是华人国家”?当场就内战。
于是,他玩命“去中国化”。组屋按种族配额,华人只能占七成,空出来必须给马来人、印度人。学校以英语为第一教学语言,华语降成“母语课”,一周五节。我同事Jackie,华文考试B3,他妈气得拿衣架抽他,他回嘴:“English A1 can already,what!”这就是日常。
有人杠:“那国旗上的五角星不是学中国?”我翻档案:1959年立法议会辩论,星代表“民主、和平、进步、公正、平等”,没一条写“共产主义”。颜色红白,英国海军旗改色版,跟五星红旗半毛钱关系没有。别再硬蹭。
再说经济。我们老骄傲“中国帮新加坡起飞”。放屁。1965年新加坡人均GDP 512美元,同年中国才98美元。谁帮谁?第一批外资是美孚石油、壳牌、英国银行。中国还在文革,自己饭票都靠抢。1990年新中建交,新加坡早成亚洲四小龙,GDP翻20倍。别给自己加戏。
军事更离谱。新加坡空军主力战机是F-16、F-35,美国制造。训练基地在澳大利亚、法国、美国,不在广西。海军基地樟宜,美军航母常年停靠。中国军舰来?得提前申请,还限人数。这就是小国的生存术:认干爹,不认亲戚。
你品品,新加坡护照免签192国,中国护照80出头。真是一家子,待遇能差这么多?护照就是朋友圈,谁点赞多,谁说了算。
有人骂我“数典忘祖”。我祖上漳州龙海,我认。可我认的是血缘,不是国籍。就像我表哥娶越南老婆,外甥长得混血帅,你硬说他越南人?他出生证写“福建厦门”。国籍看文件,不看鼻梁。
细思极恐,我们最容易把“文化”当“主权”。牛车水红灯笼、肉骨茶、福建面,是文化符号,不是主权盖章。洛杉矶也有 Chinatown,难道洛杉矶归四川?别闹。
在榜鹅住久,我发现一个秘密:新加坡人最怕人家说他是“中国人”。海关小姐姐看我持中国护照,普通话再标准,也要切换成英语:“Sir, please look at the camera.”不是高冷,是划清界限。怕被误认,怕惹事,怕被连坐。这就是小国日常。
说真的,我也难受。第一次被问“Are you from China?”我胸口“嗯”一声。像被戳气球。可三年过去,我学会咧嘴笑:“Yeah, but I love your laksa.”对方瞬间放松:“I can bring you to the best stall!”身份这东西,越急越尴尬,越松越透气。
我总结一句:新加坡不是中国人建的,就像奶茶不是蒙古人专利。华人来,马来人来,印度人来,英国人留制度,美国人留资本,日本人留管理,才熬出这杯“Kopi-O”。多元是配方,不是单选题。
所以,凌晨三点,Rajah拍拍我肩膀:“Don’t worry, we all migrants, just different time slot.”我点头。回屋煮泡面,加一颗鸡蛋。窗外 MRT 轨道闪着红灯,像提醒:别再乱认亲,别再贴大字报。尊重人家选择,也是尊重自己。
文末,给键盘爱国者一句话:真想认亲戚,先办签证,再来交税。交上三年CPF,你再说“咱们是一家人”,人家才肯听。否则,一句“Not China”就能把你怼回海关。现实如此,别玻璃心。
我关手机,睡觉。明天七点,还得挤地铁去CBD。新加坡不是我的国,却是我交房租的地方。懂了这点,就不再瞎抒情。凌晨的榜鹅,风像没关紧的窗,呼啦啦吹。我翻个身,心想:不是自己的娃,别硬按头认爹。看开,大家都轻松。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