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加税令刚下,中方代表团火速抵达北美邻国,祭出反击杀手锏

 93    |      2025-08-13 05:58

近期,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一份行政令正式签署。特朗普总统公布了针对全球多个贸易伙伴的新关税,其中最高税率达到41%,最低也有10%。这份旨在重塑所谓“更加公平”贸易体系的举措,同时明确任何试图通过第三方转运规避关税的做法,都将面临40%的惩罚性征税。

这项新规,原定8月1日生效,但也有官员透露会给7天时间调整。这立刻给全球供应链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令人关注的是,关税大棒首先挥向的,竟是华盛顿的紧密盟友,而不是其传统竞争对手。

全球关税压顶,伙伴“肉疼”

依据这份新规,各国面临的具体税率各有不同。日本、韩国和欧盟被加征15%的税率。柬埔寨、泰国、菲律宾承担19%。越南是20%。而缅甸和老挝则高达40%。叙利亚甚至被征收41%的重税。

为了避免更高的代价,一些国家选择让步。日本开放了牛肉和大米市场,承诺对美投资达5500亿美元。丰田公司被迫将电池生产线迁往得克萨斯州。

韩国则同意了美方指定的3500亿美元投资项目,三星电子也将五项半导体专利移交美国。欧洲方面,欧盟承诺未来三年采购1.35万亿的美国液化天然气。

德国和法国的车企,也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零部件。即便做出如此大的牺牲,这些国家依然被列入了第二档的征税名单。

印度则拒绝妥协,为此付出了25%关税,还包括未公开的罚款。巴西总统卢拉更是直接表态,无论美国想打政治仗还是谈贸易,巴西绝不屈服。

尽管最初面临50%的关税威胁,有消息指出,巴西最终因抗议美国干涉司法,被加征了40%的税率。

加拿大困局,东方解围

就在这份关税清单公布之际,美国的近邻加拿大,正经历一场贸易困境。加美双方的贸易谈判迟迟没有进展。

再加上加拿大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家身份,直接激怒了特朗普。原本计划对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被迅速提高到35%,钢铝产品更是额外加征50%。

这对加拿大经济造成了毁灭性影响。美加贸易占据加拿大总出口的75%,汽车零部件、木材、海鲜等主要产业面临冲击。

蒙特利尔银行报告估算,关税将导致加拿大企业每年损失超过180亿加元。7月31日当天,多伦多股市暴跌3.2%。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道来自远方的身影出现在加拿大。7月30日,也就是关税生效前一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率团抵达加拿大渥太华,与新总理卡尼紧急会谈。

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同意加强高层交往,深化务实合作,并在经贸领域开展对话。中国方面,马朝旭副部长明确表示,中加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完全可以互相成就,共同发展。

卡尼政府与中方达成了三项关键协议。一是重启搁置了九年的中加自由贸易协定磋商,中方承诺优先进口加拿大牛肉、菜籽油、蓝莓,首批订单价值24亿加元。

二是建立了稀土直供通道,中国开放七类中重稀土对加出口,加拿大车企可以直接采购永磁电机材料,绕过美国。

三是同意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提供资金,加拿大输出核电技术,联合开发拉美基建项目。作为回应,加拿大承诺严控芬太尼原料对中国的出口,并暂缓了巴勒斯坦地位的表决程序。新总理卡尼上台后,这为中加关系提供了一个重启的机会。

全球链重塑,中国反击

美国加征关税,全球产能开始寻找新的落脚点。墨西哥凭借《美墨加协定》的豁免权,吸引了中国部分产能转移。

比如奇瑞汽车就将ModelS底盘生产线迁至蒙特雷,通过在墨西哥贴牌,成功规避了35%的关税,甚至引来特斯拉的起诉。

然而,产能转移并非一帆风顺。越南纺织厂订单量暴增300%,但当地电网超负荷运行,导致胡志明市工业区每周停电三次,工人不得不点蜡烛缝制耐克鞋。

柬埔寨的情况更令人意外,美国加税40%后,西港的赌场转型成了电子产品仓库,甚至有黑帮押运华强北芯片经泰国“洗产地”,这使得运费暴涨了20倍。

面对可能高达145%的“终极关税”威胁,中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首先是稀土出口管制,对钐、钆等七类军工稀土实施管制,这直接影响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十条导弹生产线。

其次是扩大内需。2024年,消费对中国经济贡献率已达70%,85%的出口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销售。比亚迪电动车国内单月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弥补了特斯拉的部分市场份额。

同时,中国也在国际规则层面行动。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联合160个国家起诉美国的违规行为。并积极扩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该系统已覆盖110个国家进行结算。

结语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确实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引发了连锁反应。它改变了许多国家的贸易选择,也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但从中也能看出,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国际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吸引力。

当单边主义带来压力时,寻求多元化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贸易伙伴关系,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这不仅是应对挑战的务实之举,也或许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各位读者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