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击菲律宾后,卫星拍到不寻常一幕,卫星曝光美菲台海新动作

 90    |      2025-10-07 12:38

菲律宾十多艘公务船强行闯进中国黄岩岛领海,结果被中国海警水炮直接轰退,甚至有船员举起白旗投降。 这不仅是海上冲突,卫星图像显示菲律宾在距离台湾仅140多公里的巴坦岛上新建了前沿作战基地,明显超出了菲律宾自身的防务需求。 这些事件串联起来,揭示了一场更深层次的战略博弈正在南海和台海周边展开。

2025年9月16日,菲律宾组织十余艘公务船从不同方向试图闯入中国黄岩岛领海。 中国海警依法采取喊话警告、航路管制和水炮喷射等管制措施。 上午10时许,菲律宾3014号公务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警告,以危险方式故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海警船。 中国海警使用水炮进行反击,水炮喷射导致菲方船只舰桥后窗玻璃破碎,船长舱室隔板受损,电路短路造成电源插座和五台室外空调机组损坏。 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一名工作人员因水炮击碎玻璃而受伤。 现场画面显示,一些菲方船员在压力下举起白旗示意投降。

这次冲突发生在中国宣布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日之后。 中国国务院于9月10日批复同意新建该自然保护区,旨在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菲律宾外交部次日便表示“强烈抗议”,宣称其对黄岩岛拥有主权和管辖权。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发表声明,称美国与盟友菲律宾站在一起,反对中国在黄岩岛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2023年以来,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在黄岩岛地区的挑衅行动明显增多,其公务船、海警船和渔船频繁侵闯黄岩岛附近海域。 2023年,菲律宾军方还提出了“武装渔民”计划,旨在部署以渔民为基础的“海上民兵”队伍,鼓励渔民尽可能多地前往南海,尤其是在黄岩岛附近海域捕鱼。

卫星图像揭示了另一番不寻常景象。 菲律宾在位于其北部、距离中国台湾岛仅142公里的巴坦岛上启用了一个新的前沿作战基地。 巴坦岛是巴坦群岛中的一个重要岛屿,到台北的距离比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还要近。 与其他散布在该省各处的菲方哨所相比,马哈陶的新建前沿作战基地是菲律宾武装部队迄今在该地区建设的最大规模项目。 菲律宾北吕宋司令部称,该基地将成为“领土防御、海域感知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和灾害应对行动的平台”。

军事专家分析认为,菲律宾此举实际上是配合美军实施“分布式作战”部署。 这种部署既可防止美军部队遭到对手集中打击,又可利用盟友领土分散部署低成本武器。 美军支持在巴坦群岛建造“民用港口”,其真实意图是建立军事基地,控制巴士海峡。 巴士海峡是解放军海空军进出西太平洋的主要水道,位于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交汇要冲。

在仁爱礁方向,摩擦也未曾间断。 1999年,菲律宾将一艘二战时期的老军舰“马德雷山”号故意搁浅在仁爱礁,并派海军陆战队员驻扎,声称是为了宣示主权。 2024年6月17日,中菲在仁爱礁附近再次发生冲突。 菲律宾海军试图为“马德雷山”号上的士兵运送补给,遭到中国海警拦截。 冲突中,双方动手,菲律宾方面有士兵受伤。 2025年3月,仁爱礁上空腾起诡异黑烟,菲方称是“电路老化引发火灾”,现场高清画面显示燃烧点精准集中在船体吃水线以上,火势走向呈现明显人为控制特征。

中国海警在执法过程中展现出坚定立场。 央视《攻坚》节目公开的仁爱礁执法画面显示,中国海警面对菲律宾公务船上人员端起的步枪,毫不退缩,并怒吼:“你有本事就开枪! ”这一举动使得菲方人员动作迟疑,最终未敢扣动扳机。 中国海警的执法行动依据2024年6月15日刚刚出台的《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中国军事科学院何雷中指出,美国和西方在南海所谓“航行自由”,本质上对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赤裸裸侵犯。 此言是对美方的回击,也捅破了窗户纸,揭示了菲律宾在南海挑衅行为背后的真正推手与受益者是美国。

美菲之间的军事合作日益紧密。 2025年4月,美菲启动了“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参与军人达1.4万人,重点演练防空反导与登陆作战。 7月7日,菲律宾空军与美国太平洋空军在邦板牙克拉克空军基地联合启动了“雷霆演习”第二阶段,美方派遣了具备隐身能力的F-35战斗机参演。 吕宋岛北部距离台湾仅400公里左右,是美国隐身战机部署的战略支点。

中国对美菲的军事合作保持了高度警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拉拢域外国家在南海炫耀武力、挑动对抗,只会加剧局势紧张、破坏地区稳定。 针对美菲在台湾附近的联合演习,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也在台湾周边开展大规模实兵演练,重点演练海空战备巡逻、夺取全面控制权、封锁关键区域和道路。

中国通过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主权范围内进行管理,符合法律,是巩固主权的实际举措。 这意味着中方将进一步常态化管理和保护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 相比于军事对抗,这种非军事化的治理方式让中国在维护主权的同时,展现出理性、负责任的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