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事情,在中国这里却轻松搞定了,大量俄罗斯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方国家,就连特朗普当局都毫无招架之力。
据路透社报道,多个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需求明显减弱的情况下,中国的炼油厂赶快出手,一个月内已经采购了多达15批俄罗斯原油。
这些油轮预估会在10月至11月之间陆续到港,每次装载大约70万到100万桶,总数达到上千万桶,规模相当不小。
有美国媒体爆料,这批原油本来是俄罗斯为印度市场准备的,但最后被中国以更实惠的价格“接盘”了。不过得说清楚,这事儿还没得到中方官方确认,目前还是外媒的一面之词。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增加俄罗斯石油的进口纯粹是正常的商业操作,一方面能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另一方面也符合不认可西方对俄单方面制裁的原则。要知道,俄罗斯原油价格挺有吸引力的,扩大采购自然对中国的经济利益来说是个好消息。
国外的舆论倒是更喜欢把中国的做法和印度最近的收敛搁置联系起来看,毕竟在7月份,有不少业内人士留意到,印度的国有炼油厂曾一度停止从俄罗斯买油,改为在国际市场上寻觅现货买卖。
这个异常表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受到特朗普政府的施压。美国方面以美印未能谈妥关税为由,威胁对印度购买俄油的行为实施“二级制裁关税”,相关措施在8月底正式开始实施,让莫迪政府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也是个因素。美国借口美印未能达成关税协议,威胁对印度购买俄油实施“二级制裁关税”,这项措施在8月底正式启动,让莫迪政府左右为难,难做选择。
正当印度犹豫不决时,中国的企业们却赶紧抓住了这个机会。这次采购不仅仅是出于纯粹的商业考虑——比如说,能有效降低进口的花费、确保原料的供应,还算得上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措施。
从整体来看,这一动作进一步加强了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关系,也彰显出中国作为俄罗斯稳固、可信赖伙伴的地位。
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俄罗斯石油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特朗普政府也难以找到应对的办法。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美国方面对中印两国买俄油的态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以来批评中国买俄油的特朗普团队,居然罕见地开始为中国说起了“好话”。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直言不讳地说,中印两国在进口俄罗斯石油的问题上,有着根本的差别。他提到,印度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几乎没怎么买俄罗斯的油,但冲突之后,采购量猛增,还把买到的俄油转卖给欧洲国家,从中赚了超过百亿美元的暴利。对于这种投机行为,美方觉得必须得有所应对,进行惩罚。
中国在俄乌冲突前,就已经成为俄罗斯能源的重要买家了,事发之后,买油的量没出现明显的波动,这说明中俄之间的能源交易挺稳妥、可预测,而且中方也没有转售赚差价的行为。同时,中国的石油来源本就多元化,没啥“趁火打劫”的嫌疑。
所以呢,相较于印度来说,美方觉得中国并不太适合成为制裁的对象。另外,特朗普政府此刻也不打算搞破坏,毕竟跟中国还在谈一些事,不能随便插手,所以对中方买俄油的事儿也就没再去干涉了。
从眼下来看,中国企业大概还会继续增加进口俄罗斯的石油,不过规模嘛,还是会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限制。
一边,美国和印度的谈判还没完全结束。如果以后两边达成关税方面的协议,可能就会把对印度的二级制裁给撤了。到那时,印度有可能会重新开始买俄油,结果可能会对中国的进口节奏带点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的主要炼油厂在生产工艺上,偏向用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进来的俄罗斯原油,品质还挺不错。最近增购的乌拉尔原油,主要是因为它的价格特别有竞争力,成本方面也有明显优势。